2012年7月过会的东方通有望成为首批挂牌企业。
据东方通此前预披露材料,公司是从事中间件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软件企业,东华软件既是股东也是其客户。2009年,东华软件向东方通增资2860万元,换取517.5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11.5%,成为第二大股东。当年,东华软件还向东方通采购243.16万元,占其营收4.69%,是第四大客户。
记者注意到,凭借着创投等概念,东华软件在二级市场上顺风顺水。今年以来其股价从年初的14元附近一路扶摇直上,近期突破33元,涨幅一倍多。
而眼下,东华软件的创投收益却面临被IPO新规“浇冷水”的尴尬。根据安排,首批挂牌项目需在12月20日前上报新股发行计划,监管层要求发行计划中需介绍老股转让方案。一旦询价预计出现超募,IPO企业要么选择降低发行数量,要么增加老股供给。
为了配合新规要求,东方通只好在原发行方案上“动刀”。公司12月10日晚公告称,同意东方通调整后的发行方案,愿意与其他股东按发行前持股比例公开发售部分股份,并承担该等股份发售对应的承销费用。
股东、投行“叫苦”
招股价估值不足10倍?
记者注意到,按照东方通过会时的发行方案,公司预计发行1500万股,募资金额为11153万元。也就是说,公司每股发行价约7.44元,即便参照公司2011年每股收益0.87元,其发行市盈率也仅为9倍。如果考虑到东方通成功熬过IPO暂停考验,业绩保持增长的情况,其7.44元的定价恐怕比9倍市盈率还低,估值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据悉,同为软件企业的二股东东华软件,目前市盈率在35倍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移动2013年中间件软件集中采购(新建部分)招标中,东方通成功进入集采名录,中标份额高达70%。
有业绩支撑的东方通,上市后是否会炒出天价尚未可知,但以东华软件最初每股5.53元左右的入股成本计,若以7.44元套现的话,持股四年累计收益率仅35%,显然偏低。
东华软件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表示,“我们对东方通的投资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有限。所以东方通老股转让,对公司影响很小。就目前而言,我们也只是每年从东方通拿些分红。”
“监管层严格控制超募,并且要拿首批发行的新股做样子,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拿我们的项目来说,股东不愿减持,甚至提出按六七倍市盈率低价发行的替代方案。”上述投行人士对记者直言,“这样一来,券商就苦了。本来还想着IPO开闸能大赚一笔。现在超募这一块基本没戏了,估计项目承销费会少很多。”
“要吃亏一起吃亏”
过会企业博弈存量发行
根据证监会的解释,公司股东拟公开发售的股份需持有36个月以上。统计显示,已过会的83家企业中,超过九成的股东都满足持股36个月的条件,仅有少数企业公司股东在2011年入股。比如,中矿环保2011年3月之后,原股东深圳创富成长就将其持有股份协议转让给两家创投机构。三奥信息也存在2011年以后老股东向创投机构转股的情况。
不过,对于老股转让规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部分拟上市公司高管持观望态度。
江苏一位不愿具名的拟上市企业董秘对记者直言,“新规则出来以后,我们征求了股东们的意见,大家对老股转让的意愿并不高。”因为规则中没有明确老股转让的数量及哪些股东必须成为转让方,如何调配各个原始股东转让股份比例,是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同比例减持是多方利益博弈后的最佳结果,“要吃亏一起吃亏,占便宜的话都占便宜。”此外,控股股东转让、有退出需求的PE转让等方式,也不失为老股转让的解决之道。不过,预估的发行价格不高仍是股东们老股转让的最大顾虑。
83家已过会项目紧锣密鼓筹划新发行方案之际,外界对其动向无从知晓。直到12月10日晚,东华软件(002065)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才将首批挂牌“潜力股”东方通的调整方案意外“泄底”——公司同意在东方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与其他股东按发行前持股比例公开发售部分股份,并承担该等股份发售对应的承销费用。
“很多人都以为老股减持可以提前套现,股东肯定很积极。但现实是,大家都觉得现在估值太低,不愿意卖。”一位手上有过会项目的北京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一番博弈之后,同比例减持成为股东们最容易接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