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艺术时装不惧寒冬 各地经销商热“抢”维珈

艺术时装不惧寒冬 各地经销商热“抢”维珈

2013-12-10 17:02:57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

  在这个时尚泛滥,色彩弥漫眼睛的时代,个性的精神表达已经逐渐成为了都市新人类的主要消费诉求。市场趋势的巨大变化,也使得“永不衰落”的服装行业不得不重新洗牌,是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波西米风情服饰领导品牌vinikawen维珈正是抓住了艺术时装市场的潜藏空间,异军突起,在经济的寒冬之际,成为了当下中国个性服饰市场当之无愧的潮流风向标。

  服装产业遇“寒冬”,vinikawen维珈引领艺术时装热销

  对外贸易份额下降,企业经营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我国的服装产业正因为全球经济气候的骤降而历经着最漫长的“寒冬”。

  在服装经济的寒冬威慑下,国内波西米亚风情服饰的旗帜品牌vinikawen维珈却始终在热销。2008年,vinikawen维珈的销售规模为8万件,2010年达到13万件,2012年更是突破了20万大关,同年以增长80%的年营业额创下了行业新高,还出口至俄罗斯、日本、沙特以及东盟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高端波西米亚时装最大的供货商,创造了艺术时装的销售奇迹。

  “vinikawen维珈的热销证明了国内艺术时装的巨大市场潜力。”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

  资料显示,所谓艺术时装,是指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时装,这类服饰往往以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和独特的色彩款式而赢得人们的青睐,目前国内的艺术时装以vinikawen维珈风潮由vinikawen维珈引领的波西米亚风情服饰为主流,以层层叠叠的褶裙,服装里散发的浪漫叛逆,完美契合着现代时尚女性对于装束的个性需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风格服饰的流行趋向,彰显出都市人对自由的向往和释放内心的渴求。

  从2007年创立到2013年成为行业领导者,vinikawen维珈的“逆市场”成功预示着艺术时装市场的着巨大的需求,而其不断增长的销售额也昭示着艺术时装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携手品牌“吃”蛋糕,各地经销商热“抢”vinikawen维珈

  经过7年厉兵秣马,vinikawen维珈已经形成了“立足广东,辐射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经销商对vinikawen维珈地区经销资格的热“抢”,更成为当前服饰行业的“另类”景象。

\

  “vinikawen维珈牌子响,货好卖,能与vinikawen维珈合作就相当于占据了一方潜力最大的市场!”一位经销商表示。

  据了解,这位经销商多年从事服装销售,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苦熬多年仍然没有多大起色,念念都是“账面赚了钱,钱都在尾货里!”。而在成为vinikawen维珈的区域经销商后,短短一年时间“咸鱼翻身”,成为该市人气最旺、最有档次的时尚女装店。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热销市场,那么vinikawen维珈无法如同现在这样成为各地经销商热抢的“香饽饽”。vinikawen维珈让经销商们趋之若鹜的除了好卖的时装,还有完善的服务。

  为保证经销商利益,vinikawen维珈以高效精干的管理队伍,建立起全方位的营销服务体系,在确保产品的品质优良的同时,减轻销售商的前期投入,为经销商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同时,第一时间发货、库存退货、随时换货补货等一系列的服务承诺,让每一位经销商都能放心发展,也让vinikawen维珈“客户至上,携手共赢”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定期走访辅导经销商的管理与营销,是vinikawen维珈最贴心的服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vinikawen维珈不仅会对经销商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复和处理,还会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给予一定的营销指导,解决经销商们的实际难题,帮助分享品牌溢价。

  “经销vinikawen维珈原来,买服装的人基本都是白领女性,客户粘性强,三分之二的客户都能带来三到四个新客户!服装缺货、断货了只要给vinikawen维珈总部打个电话,立刻就能解决!严格的区域保护,相当让我‘垄断’了这一块儿的艺术时装市场!”提起vinikawen维珈,上海一位经销商笑的合不拢嘴。

  如果说,市场需求是品牌成长的土壤,品牌知名度是品牌热销的前提,合作共赢是销售体系群策群力的基础,那么vinikawen维珈都已做到了行业极致,它引领的不仅仅是艺术服饰潮流,更引领着品牌商带动经销商共谋前程的模式变革。

标签: 艺术 时装 不惧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