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再发力 数米胜百八收益创新高

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再发力 数米胜百八收益创新高

2013-12-10 10:31:52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来货币基金收益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在年末资金面趋紧、基金公司冲规模等情况下,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全面飙升。截至12月1日,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达到4.69%,远超去年同期3.44%的水准,更是活期存款(0.35%)收益的十倍以上。由于稳定的收益和高流动性,如今货币基金已成为投资者越来越偏爱的理财工具。

  数米胜百八活动收益率高达8.8%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数米基金网于12月9日推出新的大型活动--"数米胜百八"(http://action.fund123.cn/shengbaiba/)。据数米网内部人士透露,参与"数米胜百八"活动并分享活动将获得最高年化收益8.8%的回报。

  基金掀起互联网金融热潮 第三方销售机构迎来发展机遇

  今年6月份,天弘基金搭上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掀起了一场全民理财的热情。互联网金融这块大蛋糕吸引了众多的金融界大佬。百度牵手华夏于10月28日推出"百发"理财。收益率为8%。腾讯与四大基金公司合作的微信理财也将于12月中旬上线,互联网金融三国演义的局面自此拉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国内理财市场进入"大资管"时代,投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元化,为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

  对比了近一个月的数据,记者发现余额宝收益最高是在11月17日,七日年化收益率为5.2350%。百度百发的预期收益率为8%左右。"数米胜百八"活动的收益率却高达8.8%。

  关于数米胜百八活动是如何达到年收益8.8%,数米基金网内部人士对记者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数米基金网于12月9日推出了一项名为"胜百八"的年终客户大回馈活动。活动期间,凡是在数米基金网参加"胜百八"活动并将活动信息分享给好友,即可获得相应数量货币基金份额,投资者参加活动的投资收益率最高档可达到8.8% 。

  "胜百八"活动中,用户分享信息后,对应分别持有满一个月的10000元、5000元和1000元指定货基三个档次,活动总收益(基金收益+分享奖励)分别相当于一个月的年化收益8.8%、8.6%和8.4%,每位用户只有一次参与机会,活动将持续到12月31日结束。百度查询关键词:"数米网"即可登陆数米网查看活动详情。货币基金货币基金货币基金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此次活动是数米基金网针对投资者年末巨大理财的需求而专门设计。一般来说,临近岁末很多人手头都有大量闲余资金,理财需求迫切,货币基金是比较不错的选择,风险极低,而又能获得远超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年末正是流动性比较紧张的时点,这个时间段买入货币基金,一般都可以取得较之平常时段略高的收益。"数米基金网特意从众多货币基金中挑选出比较优质的一款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打产品,并配合力度较大的回馈大礼,也是意在吸引用户形成一种良好的理财习惯",数米基金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此次"数米胜百八"的年终客户大回馈活动有三个档次的购买金额可选。

\

  "数米胜百八"的年终客户大回馈活动档次说明

  当客户一次性购买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分别对应8.4%、8.6%、8.8%三个不同的年化收益率等级。(提示:购买机会有且仅有一次)

  即:如果客户在活动期间购买10000元关联货币基金并持有一个月,假设这一个月的年化收益是4.8%,只要分享活动信息,那么客户将获得额外33份货币基金(10000元*4.0%/12)。最关键的一点,无论此期间货币基金的收益如何,参加此次活动都将获得对应的收益率。也就是说,8.8%相当于是约定收益率!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1个月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门槛在5万以上不说,年化收益基本都在5.5%上下浮动,最高也不过6%左右。"数米胜百八"超越8%的年化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极具吸引力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活动期间每个用户只有一次参与机会,而且必须要分享活动信息并持有满一个月后才能领到货币基金补贴。数米基金网的工作人员透露,活动持续四周左右,将于12月31日正式结束。这是一次难得的投资理财机会,有闲置资金打理需求的用户不妨及时登录数米网参与。

  1000元起购,屌丝也能购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数米胜百八,屌丝变身高富帅的唯一机会。

标签: 第三方 基金 销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