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爱青春,为I行动”艾滋病宣传进校园

“爱青春,为I行动”艾滋病宣传进校园

2013-12-02 11:57:02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红丝带进校园公益活动风采大赛结果揭晓

  (2013年12月1日 北京)今年的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由BD中国(碧迪医疗)、GBCHealth和搜狐公益联合举办的“2013为I行动”红丝带进校园公益活动风采大赛进入了高潮篇——当日,“爱青春,为I行动”颁奖典礼暨“艾滋病日公益主题音乐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隆重举行。颁奖典礼上,包括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性艾中心副主任汪宁,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驻华官员 Guy Taylor,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艾滋病项目专家张蕾等数位嘉宾以及活动主办方B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GBCHealth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首席代表Michael Shiu萧杰,搜狐网公益频道主编王鹏昊等为获奖大学社团颁奖并发言。

  “2013为I行动”红丝带进校园公益活动风采大赛于10月23日正式启动,在线上线下两个途径同时进行,以搜狐公益为活动平台,向全国各大高校社团发出邀请,激励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大学策划一场针对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的公益活动。同时,结合微博、微信、网络BBS等渠道发布活动的最新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该活动受到全国各大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共有来自各省市高校的近30个社团的积极报名参赛。11月中旬初选出了10个优秀高校团体,最后在校园实际举办宣传活动效果的基础上最终评选出活动创意奖、平面创意奖各一、二、三等奖,及最佳风采奖三名。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山西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大学社团。此外,获奖团队的策划方案和具体在校园举办的风采介绍也已在搜狐公益频道上予以展现。

  让“I”做主 打破沉默 帮爱远离“艾”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项针对大学生人群网络恋爱交友状况的调查中,近两成受访学生表示通过网络交友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统计,2011年报告的HIV艾滋病感染者74517中, 15-24岁青年学生为1074 名;2012年报告的HIV艾滋病感染者82434中,15-24岁青年学生为1387 名。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数量的增加,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也在增长。

  社会在发展,很多大学生对恋人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也有不少校园同性恋情况的发生。青春是萌动的,也是懵懂的。学生群体殊不知,在艾滋病传播过程中,任意的多性伴的性行为或同性恋性行为与严肃稳定的恋人之间的性行为是不同的,导致罹患艾滋病的风险也不同。日前,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在关于开展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中就特别强调,要“广泛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内外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提高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保护自己,远离艾滋”。

  在此背景下,“2013为I行动”红丝带进校园公益活动风采大赛应运而生。对此,Michael Shiu萧杰先生表示:“该项目是国内首次专门面向高校社团群体的预防艾滋病的公益活动。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和活力的团体,他们身上散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希望借助这个活动激发大学生们的创意,通过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校园中掀起一股艾滋病知识学习的热潮,打破以往大学生谈‘艾’色变的情况,帮助更多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防御知识。”

  以“I”之名 激荡创意 展现青春力量

  艾滋病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几年,艾滋病在我国呈现逐步蔓延的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14位,更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国已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已经达到37万多例。在活动中,汪宁副主任介绍道:“艾滋病具有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的特点。我国艾滋病的发展趋势正在从高危人群中转向传统意识中的低危人群。大学生感染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正在成为受威胁的人群之一。举办这样的校园公益活动是一条非常有效途径来传播艾滋病防御知识。”

  在活动中,各高校社团提交的创意方案形式多样,构思精巧,同时在策划过程中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特点,将其结合在各自的活动中。例如入围十强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会)、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在筹备中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医学背景,计划在创意和展示中融入更多专业知识内容;北京大学(健康产业协会)的活动深入到医院,深入了解艾滋病患者们的生存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和需求,近距离的与艾滋病患者沟通与接触,而另外还有许多高校入围团队是学校的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和协会,他们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就充分调动了更多校园志愿者的力量,甚至在学校引发了更多同学主动加入预防艾滋病志愿者的队伍。

  搜狐网公益频道专门为本次活动制作了专题页面,各入围团队的创意方案都在专题上做了充分展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砥柱,我们希望通过搜狐网的媒体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远离艾滋病希望,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加入到抗艾队伍。”王鹏昊在谈到主办本次活动的初衷时告诉记者。与以往不同这次评选除利用公众媒体外,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媒体接触习惯,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手段创新应用到了整个活动过程中。2013为I行动校园公益活动风采大赛已经成为近期各高校学生最为关注的活动。

  为“I”行动 并肩前行 共谱青春华美乐章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出版的一份传染病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世界共有3420万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其中全球平均仅有54%的人正在接受治疗。汪宁副主任对此结果表示非常遗憾,并指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虽然不可治愈,但如果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依从性好,艾滋病毒在体内的进展可以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保持良好状态,不仅保持劳动能力,延长生命,还可以降低其传染性。

  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而艾滋病病毒攻击对象正是CD4细胞。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均推荐,艾滋病病人检测CD4细胞需3个月一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6个月一次,从而根据CD4细胞数量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我国政府从2004年起,就已全面实施对患者的免费CD4检测。汪宁副主任表示:“定期进行CD4细胞检测,并进行规范治疗,有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提供免费CD4细胞检测,但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或愿意接受检测。因此,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更多的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接受检测和治疗。”

  邓建民先生表示:“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BD投入了众多人力物力,产品技术和服务,致力于全球的艾滋病防治工作。BD的产品,除了有用于对艾滋病感染患者进行免疫系统CD4细胞检测的先进流式细胞仪,还有用于TB诊断的先进液体培养技术(艾滋病会合并感染TB),以及更加安全的采血技术、一次性注射装置等,避免因针刺而导致艾滋病的血液感染。BD一直通过各种合作机会,奋战在“抗艾战役”的前线,响应联合国抗艾呼吁“到2015年,必须设法对每个需要的人进行治疗”。与社会各方并肩作战,履行承诺,共同抗艾。这次红丝带进校园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能够让BD再次为社会做贡献。而针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也非常有意义的,他们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有必要了解正确的防艾抗艾知识。”据悉,除了本次活动以外,BD与GBCHealth和搜狐公益已经多次合作,之前有一起支持过针对农民工的艾滋病宣传活动,去年通过GBCHealth还向四川凉山艾滋病重灾区捐赠过流式细胞仪。

  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在“2013为I行动”红丝带进校园公益活动风采大赛中获得活动创意奖一等奖的上海交通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负责人赵恺告诉记者:“很荣幸能在这次‘为I行动’艾滋病公益风采大赛中获胜。作为红十字会的学生分会,宣传正确的健康知识,包括艾滋病知识等,帮助提高身边同学乃至社会防治艾滋病的意识一直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我们通过设计“为爱快闪”、“为爱义卖”、“为爱悦读”及“为爱嗨皮”等四大版块内容,在校园中充分发挥自己创意和才能,帮助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未来会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我们的志愿团队,一起为防艾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

  关于BD:

  BD是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疗设备,医疗系统和试剂的医疗技术公司之一,致力于提高全世界人类的健康水平,BD专注于改进药物传输,提高传染性疾病和癌症诊断的质量和速度,推进新型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与生产。BD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世界上最棘手的多种疾病进行斗争。公司于1897年在纽约成立,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富兰克林湖,业务遍及全球。公司的业务可分为BD医疗、BD诊断和BD生物科学三大类。生产销售包括医用耗材、实验室仪器、抗体、试剂、诊断等产品。公司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机构、生命科学研究所、临床实验室、工业单位和普通大众。

  关于全球企业健康联合会(GBCHealth):

  GBCHealth是一个由全球200多个会员企业和组织组成的联盟,共同致力于贡献自身的资源,使员工,社区和整个世界更健康。GBCHealth是私营部门应对全球健康问题的枢纽。自2001年以来,GBCHealth与数百个会员企业-单独地或以合作伙伴的形式-积极应对工作场所和企业所在的社区面临的艾滋病、结核,疟疾,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挑战。

  关于搜狐公益:

  频道主题:践行社会责任,弘扬公益精神,汇集公益资讯,搭建一个爱心互助的网络平台。

  频道目的:建立公益互助平台,使广大公众和网友通过公益频道了解和掌握最新公益资讯、学习公益知识,激发网友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公益频道的互助平台,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爱心网友、爱心组织等找到适合自己献爱心的方式和途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前景:建立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公益互助平台。通过网友不断地从这里了解有关公益的相关知识和资讯,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和网友参与到公益活动和公益事业中来。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在这个平台上使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使我们有爱心的网友、组织、企业等通过我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献爱心的方式和途径。

标签: 青春 行动 艾滋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