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车船用防盗监控装置”等6项专利即将拍卖

“车船用防盗监控装置”等6项专利即将拍卖

2013-11-27 14:22:24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受专利权人委托,北京金槌宝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近期将对“车船用防盗监控装置”等6项专利权进行拍卖,欢迎报名参与竞买。详情可查阅我公司网站www.jcbcpm.com,或致电010-57110083索取详细资料。

  1.带发送求救信号的双向无线电话(ZL201320068331.X)

  目前,海洋上的船舶均装备有AIS系统。AIS系统配合全球定位系统将船位、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动态结合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船舶静态资料由甚高频(VHF)频道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台广播,使邻近船舶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之动静态资讯。本专利解决了持续性地向外发送位置信息的技术问题,包括双向无线电话主体,还包括GPS定位模块、CPU、AIS发射模块,通过该双向无线电话主体上的手动开关向GPS定位模块、CPU和AIS发射模块提供工作电源,GPS定位模块、AIS发射模块均与CPU电连接,GPS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通过AIS发射模块向外发送。

  2.船用主机发电机电子稳频装置(ZL201220580057.X)

  目前,在船舶上采用的发电系统是由主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转动而产生交流电,以向船舶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本专利解决了以主机作为发电机的动力源仍能获得频率稳定的50HZ交流电的技术问题。包括整流器、用于把直流电转换成50HZ交流电的转换电路、滤波电路,整流器的输入端用于和发电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与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用于和负载电连接。其能提供频率稳定的50HZ交流电,以符合用电设备的额定频率,消除了原有的因交流电的频率不恒定而导致用电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的缺陷。

  3.用于装备在渔网上的海豚驱赶器(ZL201320069029.6)

  目前,渔网是海洋捕捞作业的常见工具。在捕捞作业过程中,海豚误入渔网造成海豚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能够避免海豚误入渔网,以保护海豚,同时也能保障渔民的经济利益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为一种用于装备在渔网上的海豚驱赶器,能够驱赶海豚,使海豚远离渔网,以保护海豚,同时也保障渔民的经济利益。该用于装备在渔网上的海豚驱赶器包括电源、开关装置和超声波发生器,电源通过开关装置和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

  4.船舶超载超速远程监控装置(ZL201220580047.6)

  目前船舶上装有海上无线电定位装置,但其受干扰大,定位不准确;同时其无法形成航线记录,也无法直观得读取出船舶的航速、航向及位置。本专利解决了能精确地判断船舶的载重量以及记录航线的技术问题。包括用于检测船体吃水量的水压传感器、GPS模块、单片机、与单片机相连接显示器,水压传感器向单片机输送信号,该信号经单片机处理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出船舶的载重量并且单片机储存该载重量信息,单片机相与GPS模块连接、单片机实时储存船舶位置信息并由显示器显示出船舶动态信息。

  5.装备于人员身上的落水求救器(ZL201320069362.7)

  本专利为一种装备于人员身上的落水求救器,解决了能使落水人员及时地被发现并且提供落水人员所处的位置信息的技术问题。装备于人员身上的落水求救器包括壳体、CPU、GPS定位模块、AIS发射模块、电源以及与水接触后导通的水敏开关,CPU、GPS定位模块和AIS发射模块均封装在壳体内,水敏开关供与水相接触,电源通过导通的水敏开关向CPU、GPS定位模块和AIS发射模块提供工作电源,GPS定位模块、AIS发射模块均与CPU电连接,GPS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通过AIS发射模块向外发送。

  6.车船用防盗监控装置(ZL 201220614060.9)

  本专利为一种车船用防盗监控装置,采用了单片机,显示器,高频识别装置,与高频识别装置相匹配的芯片结构,实现了实时监控仓门,加强了防盗性能。同时,单片机能够实时储存由高频识别装置向单片机传送仓门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的信息,可供随时调阅。采用了GPRS模块,服务器结构,通过将储存在单机片上的信息被实时传送到服务器上,即对信息做备份避免信息丢失,同时也实现了远程监控。摄像机结构,实现了以画面的形式对仓门监控。3G模块结构,实现了以画面的形式对仓门实时远程监控。

标签: 车船 防盗 监控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