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华夏人寿保费突破300亿元,市场排名升至第九位,公司总资产500亿元。回顾前三季度,华夏人寿保费增长若百米冲刺般迅猛:2013年6月突破100亿,9月突破200亿,11月一举跨越300亿。华夏人寿挟 “华夏速度”正加速向寿险第二集团进军。
与熠熠生辉的成绩单相较,阶段性的成果同样耀眼。今年十一黄金周,华夏人寿银保业务以规模保费10.74 亿元,拔得行业头筹,取得假日经营的辉煌胜利。另外,公司前七个月的万能寿险产品新单保费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6%左右,成为国内万能寿险产品新保费收入的第三大寿险公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前,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国际授予了华夏人寿财务实力评级(IFS)“A-”级,且评级展望稳定。该评级从第三方的视角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华夏人寿持续的新业务增长、充足的资本金水平,与稳健的流动性。
改革是发展的永续红利
改革是发展的永续红利,华夏人寿自成立以来始终执著于机制体制的优化与改革。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和酝酿,2013年8月公司启动了总部组织架构和干部体制改革。通过大刀阔斧地调整和优化,公司总部取消了二级部门,改为部门、处室两级架构,部门从27个精简到了20个,审批流程、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其次,将预算执行率纳入公司各层级考核体系,显著改善了成本效益。公司打通财务预算空间,建立起了灵活的预算应变机制,利用系统实施集中管理,实现了业务资金、费用资金及外勤薪资的全国集中支付。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最卓有成效的是机构改革。2013年,华夏人寿以“完善集中管理模式”为基本方针,通过逐步扩大机构的自主经营权限,形成了管控有力、风险可控、活力十足的发展格局。而管理权的下放也极大地激励了各机构做大做强,增强了机构盈利能力并最终实现盈利。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目前华夏人寿银保渠道基础管理扎实,已跻身行业前五。个险截至目前新单标保超过3亿元,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在当地市场具有强势地位的旗舰机构。
核心竞争力源自创新
国内寿险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外延式扩张转向核心能力,中小保险企业要突出重围,必须在产品、服务及人力在内的商业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
华夏人寿选择了在产品创新上发力。2013年“开门红”期间,隆重推出了收益能力业内领先的组合产品——“福临门”,上市一个月规模保费即超过6000万元;在业内首创集保额分红、万能账户、医疗保障于一身的全能型理财产品“红双喜”以及“华夏一号”等产品。如今,随着淘宝旗舰店的上线,华夏人寿又开始在移动终端的新技术领域迈进。
服务也是产品创新的一部分。早在开业之初,华夏人寿便针对特定产品国内首推了“二次重疾”赔付的服务。2013年,华夏人寿组织1582位志愿者、322支探访队伍,一天时间遍访100余座城市的逾1000户空巢老人,在送去保障之余,还推出了多项针对老年人的生活服务项目,例如:家政服务、亲情陪伴等,运用有形的服务丰富了无形的金融产品的购买体验。
创新同样也贯穿于人才培养机制上,变“挖”人才为自主培养人才。2013年华夏人寿推出了“英才计划”,通过遴选有潜力的应届毕业生全面参与公司运营的不同项目,接受从专业技巧到领导力等不同方位的培训及轮岗,构建了企业人才梯队。
改革与创新是“华夏速度”振翮高飞的双翼,“客户利益至上”是华夏人飞翔的目标。华夏人坚信,只有矢志不渝地沿着这个目标埋头苦干,必将实现“迈向行业第二集团前列”的战略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