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彭博:广州、深圳引领中国住宅房地产价格上涨

彭博:广州、深圳引领中国住宅房地产价格上涨

2013-11-19 10:00:59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来源:M山东)中国四座主要城市的住宅房地产新房价格上涨至2011年01月以来的最高点,在南方城市广州新屋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约21%,深圳上涨约20%,上海和北京则分别上涨18%和16%。国家统计局本月1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政府房价跟踪的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城市出现不同幅度的房价上涨。

  目前地方当局努力遏制房价涨势,而在本月(2013年11月),深圳和上海分别都将居民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提升至70%,北京在今年3月份已经执行类似的政策,今年的前10个月,房屋销售跃升33%,有不同意见生成,因为担心损害经济增长, 一次而没有出现新的全国性的限制政策。

  浙商证券有限公司(Zheshang Securities Co.)驻上海的分析师戴芳(音)说:“一方面,我没看到可能会遏制房价政策的进一步收紧,而另一方面购房者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可能会推动涨势。”

  根据数据,自从今年09月23日以来,上海的开发商股票成交量上升2.7个百分点,内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中国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China Vanke Co. (000002.SZ))股价上涨了约3.3%至9.20元,是其上涨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更多的首付款: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开始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政策实施以遏制房地产价格涨势,包括在那些表现市场过度增长的城市提高购买房产的首付金额。深圳在11月01日将首付比例提高到60%,上海在前一周已经宣布了同样的举动。在四个所谓的一线城市里,只有广州没有将付款比例提高,但新华社官方报道援引政府声明表示:今天,广州将提高第二套住房的付款比例,目前广州的住房首期付款比例为60%。

  同时根据上海市房管局网站上11月08日的声明,上海也收紧对非本地购房者的资格要求,并会增加住宅用土地的供应。

  “决定性”的市场:

  巴克莱(Barclays Plc)的分析师在今天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截止至2013年11月12日,在已经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决定并通过“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将逐渐从需求方面的行政管理和限制过度到供方市场的一系列对策执行。

  “虽然从目前看,对市场需求方面的管控可能性并不大,然而一些短期政策的不利因素诸如实验性的物业税和更严格的闲置土地法规指日可待。”以香港为本部的分析师Alvin Wong今天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根据CEBM Group咨询集团驻上海的分析师Luo Yu的分析,9月份以来,供应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上个月的价格涨幅,在此基础上,由于库存充裕、销售缓慢,价格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度末开始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在该机构网站中的一份声明中说(11月18日),由于一些城市执行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并进一步的强化调控政策,以及开发商在以往经验上的销售旺季里提振供应量,新屋价格(不包括政府补贴的社会住房)平均涨幅从9月份的0.9%降至10月份的0.7%。

  温州下降:

  国家统计局称,温州市连续6个月房价走低,是目前新房价格相较去年下降约1.4%,目前温州市是唯一一个发布公告房价走低的东部城市。

  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Haitong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Co.)分析师Hugo Hou在11月13日的报告中写道:目前上市开发商的合约销售额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2%。根据搜房网控股有限公司(SouFun Holdings Ltd.,)数据,中国的平均新房均价在2013年10月里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0.7%,同时针对高价位的公寓住房需求强劲,10月住宅均价为10685元/平方米($1,754/10.76平方呎),环比上涨1.24%。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分析师Franco Leung在11月14日的一份电子邮件报告中写道,上海采取新措施向开发商的销售和价格施压,根据该报告指出可能受到影响的包括上海实业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实城开Shanghai Industrial Urban Development Group Ltd. (563))和恒盛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Glorious Property Holdings Ltd. (845))。

  根据相关数据,北京现房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了约19%,其次是深圳,增长约14%,随后是深圳和上海,均为13%。

  来源:M山东房地产(mshandong.com)

标签: 彭博 广州 深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