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韩的经贸交流日趋活跃,合作层次日渐加深,成为国与国之间互利互惠的典范,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一个名为“在韩华协”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韩华协”全称在韩华人协和会,由著名韩国华侨乐科欢先生在2008年创立,是中国人创办的唯一被广泛认可的在韩华人组织。目前协会有会员3万多名,致力于为在韩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提供帮助,所开发的“华协一卡通”、“在韩宝典”、“华协手机版”等实用软件均引发热捧。
在韩华协成立后发展十分迅速,现今已成一个集文化交流、商务合作、信息互通和广告宣传的国际性平台。近期,其开发的韩国东大门style由湖南奥斯卡商业集团引进国内,并迅速刮起“韩服直购”旋风。人们不禁纷纷好奇,已涉及到商业性质的在韩华协,还算一个公益组织吗?为什么投资商们都愿意购买他们的项目产品呢?在韩华协会今后会从哪些方面促进中韩关系发展?11月10日,笔者有幸和乐科欢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笔者:当前在韩华协发展迅速,商业行为明显增多,协会的公益性质受到部分人士质疑,身为会长的你是怎么看的?
乐科欢:商业和公益并不矛盾,两者合作本来就普遍存在。并不是说从商了,公益就变质了。由于我们之前做的是小公益,在资金调配上没有难题,但是公益做的越来越大时,调配资金就成了一种瓶颈,这时候从公益转商,再从商转公益,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发展和蜕变过程。如果在没有任何稳定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做公益,公益行为越多,规模越大,资金压力就会越大,公益组织就会无法维持。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商业行为是为了筹集公益资金,而不是一味从商,那样的话就背离了我们协会的宗旨。
笔者:据了解,最近在韩华协的多个项目被投资商相继收购,比如大家熟知的韩国东大门style等,投资商为什么会看中你们的项目?
乐科欢:我们的产品之所以受到投资商们的亲睐,首先是我们有一支过硬的技术团队,同时我们的环境和宣传方面有很大优势,就些都提升了产品和项目的品质。在这个电商“下线”和传统企业“触电”并行的时代,传统实业面临着电商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又缺乏电商运作经验,需要和专业团队来合作。而电商达到一定规模后也会面临很多瓶颈制约,也需要和传统实业企业共谋发展,特别是要借助传统实业企业的优势来弥补行业平台区域覆盖能力、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而我们拥有专业团队,电商运作经验丰富,传统企业前来寻求合作实际上是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笔者:多个项目相继被收购后,在韩华协因此获得了巨额资金,那这笔资金准备如何使用?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乐科欢:其实也谈不上是巨额资金。韩国东大门style和海拼系统等项目被收购,我们获得了一些资金,但这些资金是基本是整个项目的发展成本或预算支出,用途是定向的,全部都花在项目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足的底气不断拓展新的项目。
笔者:协会现在涉入商业行为,在别人眼里肯定盈利不少,那么员工的薪资是不是很高?
乐科欢:我们的商业行为是为了筹集公益资金,而不是用来给自己发工资的!我们的团队只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所追求的目标是产品的品质和项目的社会效益,而不是为了高薪。当然,我们也没有高薪。
笔者:近年来,中韩之间的合作交流越加密切,经贸的合作也日益深化。你是怎么看待中韩的未来的关系?
乐科欢:我对中韩关系的前景很乐观。目前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并没有饱和,还处于发育阶段,韩国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未来的市场在中国。但要想中韩关系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就需要缩短两国人民间心理距离,筑造坚实的信任关系,这时两国间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就尤其重要了。比如近年韩国还在中国西安,长沙,威海等地举办韩国经济合作交流会,文化艺术交流展等多项活动,都是很好的活动。
笔者:在韩华协立足韩国服务华人,在促进中韩关系上会有什么优势?
乐科欢:韩国的市场很独特,发展环境也非常好,我很庆幸自己能在韩国创业。协会目前在韩国有三万多会员,和上万家韩国企业保持联系,这为我们在中韩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这些年,我们曾经牵头多次举办了具有较大的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并通过在韩华协牵线搭桥,达成了多次的中韩贸易合作,虽然一路很辛苦,但是我们还会再接再厉。
笔者:你们协会将为今后中韩的友好关系作出哪些努力?
乐科欢:推进中韩交流合作的加深是在韩华协的宗旨之一,今后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进。一是在信息沟通上发挥优势,以协会为渠道,实行经贸信息的双向传递,促进中韩经贸文化交流。二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中韩企业打开市场。主要设想是通过举办经贸交流、合作论坛等形式,让两国企业家互相实地考察市场,更好地捕捉商机,实现合作共赢。三是我们会继续开发出更先进、实用的软件产品,让人们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我相信通过我们努力,可以在促进中韩友好关系方面做出更多贡献,也使在韩华协走的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