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Snapchat和BuzzFeed高估值预示下一个科技泡沫?

发布时间: 2014-08-21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日报网企业▪家 收藏本站
ChinaDaily导读 : 科技正在渗入到每个工业领域,渗入到世界上每个角落。最有趣的科技公司并不是试图向其他公司销售软件,而是力图彻底重塑其整个行业。目前的热潮并不是泡沫,而是科技公司向不...

  【中国日报网企业▪家】想进到打车公司Uber位于旧金山的总部,可没有迈进大门那么简单。你先要通过安检,进入电梯,然后来到暗色装饰的前台。在那儿,另一位佩戴耳机的安保人员会检查所有意欲来访人员,查看他们是否有找麻烦的嫌疑。

  这就是打扰他人商业运作模式带来的麻烦。在这个例子中,全球的计程车公司都盯着Uber,其中的一些还可能会前来打扰。

  当 然了,Uber也有一些抗议者。这里的保安个个火眼金睛,这一点说明了抗议者对于科技发展快车道上的公司来说是一种必然又平常的现象。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 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称,在六月的新一轮融资后,Uber目前估值为170亿美元。有些人认为Uber不过是一家把一些卫星导航系统,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和空 闲司机糅合在一起,努力挤进计程车市场的公司,这么高的估值似乎只是个泡沫。

  但是科技泡沫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呢?巨大的估值很容易找到。上周,硅谷 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给予了BuzzFeed网站 8500万美元的投资以换取BuzzFeed 10%的股份。这说明BuzzFeed的价值达到了8.5亿美元,远超拥有137年历史的《华盛顿邮报》。Uber从风险投资公司募集到了12亿美元以换 取5%的公司股份,该公司的估值为170亿美元。

  照片分享移动应用“阅后即焚”的Snapchat在2013年11月拒绝了来自Facebook 的30亿美元(据《华尔街日报》),并在上月与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在内的投资者进行融资谈判,在本轮融资中,Snapchat的估值或超100亿美元。难 道这不是科技泡沫的证据么?

  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 Andreessen Horowitz)为对BuzzFeed的融资进行辩护称,BuzzFeed是建立在技术革新之上的新媒体公司的一个例子,正如过去的《时代周刊》、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CBS)、Viacom。“BuzzFeed是一家媒体公司,就好像Netflix是一家流媒体电影公司,Tesla是一家造车公 司,Uber是一家出租车公司一样。 ”迪克森在其其个人博客写道。他的言下之意是这些公司远不止如此。“我们相信,我们正处于互联网部署阶段,基础已经被打下。”

  但是这些基础是否足 够坚固,以使得天文数字似的高估值不至于轰然崩塌?就现在的科技界是否存在泡沫这一话题,硅谷内外的人们从至少2010年末就开始争论不休。2010年 末,风险投资公司的约翰杜尔(John Doerr)表示,目前的科技公司正处在第三波技术创新浪潮之中,其主打是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就“估值过热”的说法,杜尔回应说,“我宁愿将这些泡沫视 为科技繁荣。我认为科技繁荣是好的。繁荣将导致过度投资,繁荣导致充分就业,繁荣导致大量的创新。”

  但过度投资同样导致泡沫破碎。哪个时间节点标 志着顶峰的到达?这个问题也被人们时常讨论:是社交网络LinkedIn在2011年5月的上市?是2012年4月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 购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是Facebook在2012年5月的上市?还是Facebook在2013年11月的上市?上个周BuzzFeed 的融资则是最新一次刺激,使得两方的人们都表示难以置信。

  Business Insider的联合创始人Jim Edwards在去年11月列出了一长串致使科技公司被高估的原因。首先,低利率使得一大波资金涌入公司,因为几乎无论什么样的投资都会比把钱放在银行收 益更大一些。其次是技术过硬的员工短缺。最重要的是,有一些商业模型“残缺不堪”的公司(比如 fab.com,解雇了上百名职员后依然得到了更多资金),一些没有像样收入的公司(如图片分享打印Pinterest),甚至是至今分文未入的 Snapchat,这些公司都被过高的估值了。

  争论的焦点问题其实就是,更多的用户是否意味着能带来更多收益。经历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人还记得,吸引眼球一度是唯一的衡量尺度,即有多少人在看你的网站?

  正 在投资的人,以及很多旁观者都相信,这次不同往日。1998年8月见证了pets.com的发布,这家网站专营宠物食物和用品(“因为宠物不会开车出 门!”)在9个月内,它完成了从上市到清算结业全过程。被人们忽视的是,即使在它结业的时候,网站仍有超过50万顾客——这在前宽带时代是非常值得称道 的。这些顾客捡到了便宜,因为该网站以购入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它的产品。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这种商业模式都是无法维持的。

  使得当下的热潮与 1990年代,甚至与200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007年信贷紧缩中止的的迷你技术热潮有所不同的是,现在又许多经过验证的,仅限互联网运作的商业模 式:从谷歌的搜索式广告和Facebook和Twitter的社交式广告,到LinkedIn的freemium模式——该模式向顾客收取费用以使其获得 更好的渠道。

  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领域是分享型经济。其实分享型经济和分享并无关系,而是指利用未充分利用的空间、时间或产品等来赚钱。

  Uber 和旅行房屋租赁网Airbnb都愿意被称为分享型经济。Uber喜欢自称“分享搭车公司”,并坚持说自己并不是家"出租车公司"。公司利用“分享”这一媒 介赚取利润。Uber公司并不包含出租车司机或者顾客,它仅仅是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并为旅行设置一个价格,其中包括价格飙升,即当需求高的时候,价格可 能会达到五倍。

  然而根据普华永道最新的一项研究,这种模式包含巨大价值。普华永道首席经济学家霍克斯沃斯(John Hawksworth)称,“在某些意味上,分享式经济使我们退回”工业化之前的时代,那时候村落社区间需要分享资源来求得生存。通过与他们相识了一辈子 的人一次一次地打交道,人们之间形成信任。信息化社区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分享成为可能,人们通过电子的同行评审来建立信任。”

  尽管对Uber公司的估值遭到了质疑,有些人认为这个估值是有道理的。它把短距离内的卖家和买家联系到一起的这一商业模型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Snapchat 能够盈利么?当然可以,通过应用内购买和付费贴图——对于东南亚流行的聊天程序Line而言,这种模式十分有利可图。Pinterest正在开发赞助商推 广,Twitter在加大广告量,还有不要忘了,当谷歌刚刚推出时,塔的创始人除了想要提供一个优质搜索引擎外并无他想,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商业规划。

  迪克森相信,目前的热潮并不是泡沫,而是科技公司向不同领域融入的一个表现。他说,“科技正在渗入到每个工业领域,渗入到世界上每个角落。最有趣的科技公司并不是试图向其他公司销售软件,而是力图彻底重塑其整个行业。”



        更多企业新闻行业资讯请及时关注中国日报网企业▪家:http://qiye.chinadaily.com.cn

( 责任编辑:溜溜快讯 )
  • 标签:

相关新闻

回复

新闻排行榜

热点推荐

法国官员回应薄熙来在法别墅

法国官员回应薄熙来在法别墅

2013年8月8日,位于法国戛纳,一幢被称作Villa fontaine Saint-Georges的别墅。据外国...

活动预告

  • 关于我们
  • 互联网举报
  • 防范网络诈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溜溜快讯提意见:baly131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