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老板崛起?
1910年,因为一个管理者拿着秒表站在工人后面监督他的表现,波士顿附近的沃特敦兵工厂里发生罢工事件。
【中国日报网企业▪家】“再也没有暴君或者奴隶主臆想着把自己凌驾于他的奴隶之上的恶心景象了。”一个工人领袖如是说。
工厂在研发新型科学管理策略—这被称为泰勒主义,由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创造—用于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体制。但工人们奋起反抗。泰勒主义认为在工业方面,工厂应该学习军队的运作模式,管理者吼出命令,倒霉的下属服从命令。罢工者认为这把工人们像毫无思想的工蜂一样对待。
在泰勒体制下管理者掐着秒表监督工人工作,记录他们完成工作的时间。
时光飞驰至今,一种新型超高效的管理模式即将到来,但它带来的是技术的转变。在人们对生产力永无止境的追求下,自动化操作已经浸入到生产的多个领域。我们也会向机器人管理迈进吗?果真如此,你的下一任老板可能就不会是个暴虐无常或者优柔寡断之人,而是一台机器。
人们对于未来的一个普遍猜想是机器人和运算法则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正如比尔·盖茨(Bill Gates)今年初说的那样:“20年以后,对用人市场对于技能组合的需求整体上会下降。”从在工厂制造汽车到在电话服务中心预约,自动化操作已经代替了很多人的工作。
但是有个很少被提及的问题在于:给机器干活是什么感觉?但毕竟人类和机器相得益彰更像是未来工厂的走向。
基本员工
在某种程度上,基本的机器管理者已经存在,特别是在网络世界里面。在“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Amazon Mechanical Turk)--一个人们可以叫土耳其机器人提供服务的网上市场—大部分人类协作的工作都是由计算机运算完成的。“土耳其机器人”软件会列出从设计图标到转录音频等一切可供选择的任务。根据土耳其机器人之前的表现,计算机运算会把潜在的应聘者从高到低排列并调整他们的工资标准。
像移动程序(MobileWorks)等其它服务也使用类似的软件聘用工人和支付他们类似拍照或者监察电子制表的杂事—人手一个。发布招聘类似软件工程师、作家和建筑师广告的Freelancer.com就有能给表现好的专栏作家多派任务的软件。
这些算法不完全逾越人类设定的标准,它们在一个雇主手下完成这些基本任务:任务分配,任务评价,对成功完成的任务提供报酬。
在一些仓库里,工人们用手持设备上的时间表的记录他们完成工作的时间。
算法甚至开始要挟工人服从,就像泰勒主义里面20世纪工厂里手握秒表的管理者。作家麦克·麦克莱兰(MacMclelland)近期提及她在一个网上零售商的仓库里为杂志《Mother Jones》工作的事情。每个工人会有一个听筒告诉他们去仓库的什么位置拿东西然后准备装箱运走。麦克莱兰说在听筒会倒数秒数记录她到达的时间,还会记录她超时的不良表现。人类老板在部门管理方面对她负责,但大部分时间是机器在进行管理。
计算机运算老板也能就这样成功进入办公室这个人类仍然占主导的地方?有些信号表明我们可能正在走向那条路,至少在外包很多管理决策方面是这样。很多公司开始使用人类分析机制:根据个人网上行为来分析未来的职业走势。像谷歌和通用汽车这样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分析团队就使用算法梳理网上交流的大量信息,包括论坛评论,推特,脸谱发布状态,都可以代表一个应聘者是否适合一个职位。
柔化刻板?
能把软件设计成通过筛选个人信息,不仅能够用于雇佣员工,还能评价员工表现,可能甚至炒了他们?这还不清楚,但这确实提出了一个关于我们究竟希望计算机算法在工作中拥有多少自主权力的严峻问题。
有些人确十分看好算法管理者。“说实话它比起计算机化的老板好多了。”设计了通过土耳其机器人等平台给工人安排搞笑任务的软件“Antoman”的设计师丹尼尔·巴罗伊(Daniel Barowy)说道。机器不会带有偏见,也不会被办公室政治和每天的情绪变化所干扰—除非程序是这么写的。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研究指导员特蕾莎·阿玛拜尔(Teresa Amabile)不那么武断。她相信自动化系统在某些方面比人类老板更胜一筹。阿玛拜尔和别人联合著写了《过程原则》一书,该书基于一项长达多年,涉及200位工人的日记的分析。她直白地说允许犯错误和自由的环境是让雇员更开心更高产的必要条件。
在一些如汽车工厂的工作环境内,工人数量因日益增加的机器使用量而缩减。
正确的计算机算法一定能够实现以下的这些目标:它能够下达清晰的指令,以光速处理信息,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出错几率可以忽略,消除了多项任务都堆在老板桌上的瓶颈困扰。尽管电脑面对员工出错可能会吹毛求疵或者纸上谈兵,他们不会微处理或者针对个人—这是造成办公室恐慌的一大原因。
但效率和无法妥协的刻板也可能成为机器人老板的弊端。他们怎么评价一个以前一直很好而最近身体不佳或者因为孩子病了而心神不宁的员工?
一对一
“我认为电脑成为好老板还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它们就是差距还很大。”麻省理工大学人体力学研究室指导员桑迪·朋特兰德(Sandy Pentland)如是说。他认为他运用了特制电子“徽章”的研究支持他的观点。这些徽章一分钟记录大约100个数据点内容是关于佩戴者的社交—例如他们说多少话,听多少东西还有他们的声音。
通过2500名来自不同组织的人在使用这些徽章,朋特兰德得以梳理出老板如何与员工交流才能刺激生产量和工作带来的快乐。他说:“重要的不仅仅是话或者事实本身,而是你怎么说。在讨论中有人性的一面,这同等重要。”
一个机器人管理者会对办公室政治免疫—但它也会难以察觉到一个好员工正在因为病痛而挣扎?
朋特兰德的评价可以从2009年谷歌的研究结果中得到证实。在“氧气计划”(Project Oxygen)中,统计员分析了超过10,000份关于管理者的表现评价和反馈调查的观察记录,发现最好的管理者是花时间一对一会谈,关心雇员生活和事业的管理者。
这不奇怪,也许人们在有孤立、尊重和有亲密关系的环境里会表现得更好。“这些要求有一个真实的人站在你面前。”阿玛拜尔说。
如果说20世纪强烈反抗泰勒主义的热潮真的教给我们什么,那就是灭绝人性的工作是要付出代价的,最严重的是关乎人类的福祉。机器人和软件可能很快就能比你的老板更有能力,但最基本的问题可能是你愿不愿意选择为他们干活。
更多企业新闻行业资讯请及时关注中国日报网企业▪家:http://qiye.chinadaily.com.cn
- 标签:
相关新闻
-
2014 19:56
皮尤研究中心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给了人类寻求真挚、永久的爱带来了希望。在这篇“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就业”报告中,专家调查预测:在2025年,我们...
-
2014 19:56
与其他众多跑路老板略有不同的是,让永福公司和李晴进入公众视野的,并非曾经的财富故事抑或遗留下的巨大债务黑洞,而是一起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与...
-
2014 19:56
本周二,港股福建诺奇突然中途停牌,停牌前股价暴跌36%,创上市新低。当天市场传闻诺奇主席丁辉夫妇卷款潜逃,后公司两次公告,强调目前运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