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26种纸制品不合格 清风洁柔上“黑榜”

26种纸制品不合格 清风洁柔上“黑榜”

2014-02-17 09:18:23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北京市消协:26种纸制品存缺斤少两、细菌超标问题

  更有甚者用“废纸”作原料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公布了26种不合格纸制品,包括清风、洁柔等大牌都有旗下产品上了“黑榜”,前者被曝“短斤少两”,后者被曝水分含量不合标准。更有甚者,“双船”卫生纸用的竟然是“废纸”原料。据了解,抗张强度不行、缺斤少两、细菌菌落数超标等成为最集中问题。

  中顺洁柔董秘张海军表示:会尽快落实究竟是哪部分样品出现了问题,并采取进一步措施。分析称,纸制品行业低价恶性竞争非常激烈,虽然近年来纸制品普遍价格有所上涨,但总体而言行业发展较为粗放,且不太受重视,一些大品牌旗下产品线丰富,如果不加以警醒,很容易诞出“黑天鹅”累及品牌、其他产品和自身股价。

  昨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对纸制品的比较试验结果,在30种纸巾纸和35种卫生纸测试样品中,分别有14种纸巾纸、12种卫生纸样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标识不合格。抗张强度不合格、“缺斤少两”、细菌菌落数超标等成为主要问题,清风、洁柔、宜家等知名品牌纷纷登上“黑榜”。

  中顺洁柔回应正联系落实

  在纸巾纸测试中,所有样品都不含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但制造工艺水平不高。测试发现,“洁柔”Lotion柔润(柔滑)迷你型纸手帕水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清风牌面巾纸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宜家家居销售的“范塔思餐巾纸”的纵向湿抗张强度指标不合格。

  昨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顺洁柔董秘张海军,其表示非常诧异:“我们对洁柔产品的质量很有信心,但不排除某些批次某些产品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监测机构的监测方法和监测样品的可靠性还有待考证。下一步准备尽快与当地监测机构取得联系,落实一下究竟是哪部分样品出现问题,再采取进一步措施。”

  双船卫生纸用料为“废纸”

  在对35个卫生纸样品测试中,有3个样品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部分使用回收废纸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经测试,卜蜂莲花超市六里桥店销售的、上海闵行朱行纸品加工厂监制、太仓长顺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船”皱纹卫生纸样品以废纸为原料生产,柔软度、尘埃度均不合格,且细菌菌落总数超标,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另外,保定市雅姿纸业有限公司制造的“京京”牌卫生纸,也出现细菌菌落总数超标;山东东顺集团有限公司的“哈里贝贝”顺清柔柔润卫生卷纸(宝宝纸巾),洞眼测试项目不合格。

  “就在不久前另一次工商部门针对湿巾、卫生巾、纸巾纸等纸制品的抽查中,还发现了荧光增白剂的存在。目前对荧光增白剂的危害认识还不统一,缺乏有关荧光增白剂毒性的权威数据。不过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标准规定纸巾纸不应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防止荧光增白剂转移至人体。”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本地:卫生纸促销力度大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广州市内各大商家对纸巾纸和卫生纸的促销力度非常大。

  在越秀区某大型超市,商家在一层通往二层的电梯扶手边,摆放了大量打折的纸抽和手帕纸。其中,清风的一款原木纯品抽取式面巾纸大包装(每包180抽,6包一提),原价为36元一提,目前促销只卖14.8元。

  在另一家超市的纸制品专区,记者发现各大纸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销。当谈及清风、洁柔等大品牌纸制品检测出不合格时,销售员表示:“我们卖的纸都有合格证,也没有顾客反映质量有问题。”

  分析:谨防“黑天鹅”

  上述行业观察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纸制品领域实际问题非常多,这与几方面因素有关,“首先,纸制品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激烈,几家大厂也都策略相似,在推新品、高端产品的同时,不会放弃几款低端产品抢市场,各种方式的‘缺斤少两’现象并不少见。”她表示,知名品牌要谨防“因小失大”,一旦某款产品“上榜”,就可能连累品牌形象、全线产品甚至股价。

  此外,她也就此提醒消费者注意,选购纸巾纸、卫生纸时不要过度追求高亮度(白度),在小餐馆或公共厕所,慎用对方提供的纸制品。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标签: 纸制品 清风 洁柔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