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互联网金融的春节狂欢 银行的应对措施有些尴尬

互联网金融的春节狂欢 银行的应对措施有些尴尬

2014-02-07 11:26:40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是互联网金融的狂欢。春节前,上班族选择把刚刚领到的年终奖转入余额宝或者理财通;春节来临时,微信抢红包一炮打响,男女老少心里像“长草”,心心念念想着,心痒难搔盼着。整个春节,每天都有微信群此起彼伏地发红包、抢红包、谢红包。

  分析人士预计有2亿微信活跃用户参与抢红包。而根据腾讯发布的数据,仅除夕到大年初一16点,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由于发红包需要从银行储蓄卡扣款,抢到的红包可以提现,因此大量微信用户捆绑了银行卡。这意味着,微信在短短几天内轻松掌握了500万个以上的银行账户。

  作为传统金融的代表,银行此刻已坐在了火山口上。令人畏惧的不只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而是互联网企业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对应用场景的精心营造和透彻分析,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客观地说,不少条条框框阻碍着银行。一是拘泥于业务,忽略应用。银行投入最多精力的依然是存、贷、汇等基础业务,而对一些好用好玩的应用场景缺乏关注。二是门户之见。不论银行大小,都只服务自己的客户。A银行可以开发抢红包游戏,但不愿让B银行的客户也来玩。所以,银行只是市场中的一个玩家,而做不出一个平台。另外,还有政策束缚。银行接受严格的监管,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有5万元的门槛,这是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

  这些条条框框,互联网企业都没有。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它们更像是外行领导内行,有着各种新奇思路,也更容易创造出独立第三方平台。而银行始终是内行领导内行,很难跳出框框,走出新路。

  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的应对措施有些尴尬。媒体曝光,银行对“移动理财”的转入金额进行限制。要想把账户金额转入微信理财通,有银行做出每月交易总额5万元的限制,还有一些银行进行了单日交易额限制。

  但是,互联网金融是拦不住的,要留住客户的钱,先要留住他们的心。中国理财市场一直落后于欧美国家,中国16万亿元的活期存款不甘于白白躺在银行账户上。银行如何在这场互联网金融的狂欢中分一杯羹,已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