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新年“不差钱” 8家上市公司花30亿元买理财产品

新年“不差钱” 8家上市公司花30亿元买理财产品

2014-01-26 10:38:11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上市公司不仅忙着赚钱,还要忙着花钱。日前,沪深两市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理财公告,表示将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统计显示,以上8家公司公告的理财金额就高达30.5亿元。扎堆理财已成为上市公司新春的头等大事。在2014年刚刚过去的十几个交易日里,A股市场就迎来了171份理财公告,平均每天都有10家公司“花钱”理财。

  *ST太光拟花9亿元理财

  重组方案刚刚获批的*ST太光,昨日就亮出了其大手笔的理财计划。公告显示,*ST太光及其下属子公司今年拟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购买额度为不超过人民币9亿元,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

  *ST太光近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13年将实现净利润2.1亿至2.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487至0.603元。在神州数码借壳上市的背景下,公司刚刚实现“扭亏为盈”,就启动了大手笔的理财计划,而9亿元的金额则相当于公司去年净利润的3倍多。

  除了*ST太光,德美化工、佰利联、康力电梯、佳隆股份、浩宁达、实益达、重庆水务、正泰电器昨日晚间也发布公告表示,拟动用或者即将动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从金额来看,上述8家公司动用的资金则从4000万到7.5亿元不等。

  扎堆理财只因不差钱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自新年以来就掀起了一波“理财潮”。据粗略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就发布了171份理财公告。其中,仅1月2日一天,就有14家公司发布理财公告,是“花钱”最为集中的一天。对于“理财”的理由,上市公司的解释基本一致,主要是提高“闲钱”的收益率回报股东。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又回到了‘6’时代。”申银万国首席投资顾问何武说,新年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高峰时期,除了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诱惑”,不差钱也是主要原因。“股市融资的本意是给上市公司开展实业‘供血’。但是上市公司却以此‘钱生钱’。”何武表示,理财不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但是这部分资金也很难带来高收益。如果公司长期占用融资资本用于理财,那么其是否真的需要这部分融资,就值得商榷。

  上市公司运用大量资金进行财务投资,在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鲁桂华看来,说明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缺少分红文化。“国外上市公司在持有大量闲钱时,通常会选择高额分红,说不定股东自己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