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IPO监管应走出“伪市场化”误区

IPO监管应走出“伪市场化”误区

2014-01-15 09:00:21 来源:京华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A股市场的IPO刚刚重启,就发生了不少问题,继奥赛康因为发行价过高,老股转让量过大而“被暂缓发行”以后,日前又有5家已公布招股日程的公司作出了暂缓发行的决定。而在这乱象背后,是证监会紧急打“补丁”,弥补制度漏洞。

  不过,对于这些公司暂缓IPO,证监会表示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因为IPO公司可以自主决定上市时间,新股价格也可以由市场决定,而不必由证监会来审核。证监会的新股发行的改革方案看起来“市场化”,但却弱化了必要的监管。

  目前的A股市场完全由大机构操纵,尽管在IPO上证监会已经规定了很多制约措施,但这些措施充满了弹性,如果发行公司和承销机构联手操纵定价,中小投资者也只能被动承受。目前在IPO上推行的市场化,甚至在一些制度设计上偏向于为发行公司和大机构攫取更大的利益,比如在此次奥赛康事件中暴露出来的老股转让的问题,再比如目前实行的大机构可以网下配售和中小投资者只能网上申购的制度。

  这种“半吊子”的市场化,并不比完全的行政管制有更多的进步,相反,它使一些机构可以更方便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最近几年IPO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其根源正是在于监管部门走进了一个“伪市场化”的误区,以致因为担心损害市场化而软化了对IPO的必要干预和监管。其实,真正的市场化更需要实行坚强有力的监管。如果证监会认为一些IPO公司此次在IPO定价以及时间选择上不合适,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叫停,不需要这样半推半就。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标签: IPO 市场误区 A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