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IPO重启首批11家公司大阅兵

IPO重启首批11家公司大阅兵

2014-01-02 09:05: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暂停13个月之久的IPO终于开闸。证监会发批文的通知,在2013年12月30日深夜发出,当天有12家企业封卷,5家企业拿到批文。随后一天,又有6家企业获得批文。

  据了解,在这11家企业中,拟登陆主板的有陕西煤业、纽威股份;拟登陆中小板的有新宝股份、良信电器、众信国旅;拟登陆创业板的有楚天科技、全通教育、我武生物、奥赛康、炬华科技以及天保重装。从信息披露、路演申购到挂牌上市最快可在2周内完成,从本月8日开始这批新股就开始申购。包括这11家公司在内,将有82家公司陆续获得批文,其中创业板将占到43家。

  记者注意到,由于目前保代的每一个签字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都远超以往,这令不少保代不肯签字。这在目前排队上市的700多家公司中并不少见。

  本报从商业模式、行业地位、核心团队以及募投项目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这些新股,今日将有纽威股份、新宝股份、楚天科技、全通教育以及我武生物5只新股的剖析内容,明日还将会有陕西煤业、良信电器、众信国旅、奥赛康、炬华科技以及天保重装的重磅解析。

  过会企业枕戈待旦

  2013年的最后两天,北京金融街的富凯大厦,挤满了各地赶来的已过会企业的高管以及投行人士。82家已过会企业年底时已获得消息,所以纷纷派人进驻北京。

  而在前些日子,号称“券商之家”的荣大快印一度门可罗雀,但现在这家以打印企业IPO申报材料著称公司又变得热闹起来。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直门南小街的荣大快印,在与前台人员交谈中发现,目前已经没有单独的包间可以使用。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人标配就是,商务装、笔记本电脑、拉杆箱、印有荣大快印字样的手提袋。

  除了目前已经封卷的企业,现在仍有众多企业还在筹备资料。“这次需要准备的材料较此前要多出不少。”一名四川拟上市公司的证代对记者表示,他在北京已经呆了超过一周时间。

  证监会方面透露,后续几天企业仍可以报送相关资料。收到资料后,发行部会根据报送材料的情况,按照流程进行审核工作。记者从投行人士处了解到,虽然目前有20多家公司已经封卷,但不是封卷企业都赶上了第一批IPO重启名单。在第一天封卷的12家企业中,还有多家企业未拿到IPO批文。“现在证监会发批文是有一定节奏的,并不是全部按照当日封卷就当日发批文。”根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封卷是IPO核准发行环节的关键步骤。封卷即将申请文件原件重新归类后存档备查。在封卷完成后,可履行申请批复程序,发行申请人可领取到批文。

  2013年12月31日晚上23时许,部分投行人士从证监会走出,神情并不轻松。“从获得批文的几家公司来看,证监会还是考虑了主板、创业板等分布因素,以及各个公司所在地区的因素。”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招股书增加了内容

  从目前已经发出最新招股说明书的5家企业来看,招股说明书较旧版本更新了较多内容。上海一注册会计师告诉记者,针对已过会企业,如审计报告截止日为2013年6月30日,企业准备在2014年1月底刊登招股说明书,就不需要再次补审 (因审计报告有效期为7个月)。但在提交会后事项时,要提交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报表不需要审计,但要经过会计师审阅。

  华南某券商保代指出,已过会企业2013年三季报主要项目,如营收环比同比发生重大变化的,要详细披露变化情况、原因及影响等,同时如果该情况有其他风险的,还要提示。他还指出,关于会后事项,需认真履行核查程序,做好工作底稿,这是勤勉尽责的证明。业绩下滑的,改革意见里面也有要求,在符合发行条件下,如实披露即可。

  此外,还需关注2013年6月份以后企业在经营情况方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经营模式、原材料价格、主要产品价格和规模等方面变动。具体披露时点,要尽量接近招股书的签署日,如发生重大变化,需在招股书中进行更新披露并作出风险提示。

  据悉,如果过会企业未赶上在2014年1月底前报送相关补充材料并完成会后事项,还须补充2013年报。

  另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我们的几个项目是2013年初报的材料,现在要补2013年报,然后再提交预披露文件。无论是在审未过会企业,还是拟提交IPO申请的企业,都须落实新一阶段发行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完善有关信息披露材料,提交2013年财务数据。”

  在该投行人士看来,补2013年报,也是再多一次补漏的机会,通过审计工作把财务核查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及时补上。

  “保代不肯签名”

  这次IPO重启对于排队企业以及中介机构来说,无疑都是重大利好。但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步步深入,IPO项目审核愈发严格,拟IPO公司以及中介机构面临的压力也在加大。

  记者多方获悉,部分企业担忧首批IPO的企业有 “枪打出头鸟”的可能,所以希望缓一缓。对于新股发行,监管层严令要控制过高发行价,中介机构基本认定首批IPO重启名单的发行价不会过于理想。

  IPO终于重启,这让在“寒冬”中煎熬一年多的保代们看到了苦尽甘来的希望。然而,部分保代的眉头并没有如想象般舒展开来,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的大环境之下,保代们并不像往年在项目材料完结之时能潇洒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如今每一次在相关材料上的签字上都变得更为谨慎。

  一名浙江拟上市公司证代向表示,“我们现在头疼的是保代不肯签名。”据记者了解,这一现象在目前排队上市的700多家公司中并不罕见。

  一名浙江的保代私下向记者表示,一家IPO公司所需要的中介机构中包括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外加评估机构,但是唯独保代需要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出示的财务报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函以及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等承担风险,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相关中介机构提供的材料出现问题,保代都不得不一同承担。

  “现在保代必须在项目的材料上签字谨慎。”一名北京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相比以往,保代一旦在一家拟上市公司项目中 “栽跟头”,对于其行业前景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他表示,目前证监会已经明确指出,审核过程中,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如果保代被证监会禁止受理,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从2012年10月份暂停新股发行到现在,我们的日子有多不好过大家都知道,投行都掉成白菜价了。”

  据该投行人士回忆,相关的会议上,证监会还强调了目前只对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审慎核查,对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进行核查。“这就是说随着注册制逐步落地,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材料的审核,更多是看中介机构给予的意见,而不会像此前对于财务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中介机构身上的担子肯定就要比之前重很多。”

  “如果公司出现任何问题,中介机构会承担风险,2014年剩下来的700多家企业中,至少还得有100多家企业难以通过中介这一关。”一名券商人士指出。

  上述投行人士还向记者透露,近期发现所接触的一家企业财务方面存在问题,现已放弃该项目的IPO计划。

  IPO重启 新股玩法大不同

  对于A股市场来说,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是个特殊的词,一方面,它承载了大批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梦想;另一面,新股发行的“抽水机”效应也为投资者所抗拒。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记者获悉,已有11家企业拿到了证监会发放的IPO批文,这意味着在IPO闸门关闭一年多后重新打开。同时,记者日前深入研究发现,即将到来的新股发行政策大有不同:在发行环节,证监会明确了各方责任,严惩违规行为;在定价环节,严控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融资额的“三高”情况,调整减持规定;在二级市场,规范打新、限制炒新行为。

  上游:明确责任 严惩违规

  在众多投资者眼中,曾经高位运行的IPO是导致A股近年走熊的罪魁祸首,但在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IPO停摆之后,市场并未出现大的牛市行情。实际上,IPO带给投资者最大的伤害,并不是融资造成的流动性压力,而是个别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通过种种非法手段达到了上市目的。最终当“画皮”被撕开后,基于公开资料买入的投资者,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万福生科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本轮新股发行改革中,证监会明确发行环节中各方责任,大幅提高违规成本以震慑“心存侥幸”者,比如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公开承诺,在招股书有虚假记载等行为,对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重大、实质影响的,将依法回购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同时,中介机构在制作、出具的文件中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也将依法赔偿投资者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本一个月时间的基础上,证监会还要求进一步提前招股说明书的预先披露时点,而且在预披露之后,相关信息及财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如果发现信息自相矛盾等异常情况,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如果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被稽查立案的,暂停受理相关中介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查证属实的,自确认之日起3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并依法追究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责任。

  毫无疑问,新规之下发行人的违规成本大幅提高,如果一旦违规不查处必然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而且对于中介机构来说,长时间不受理其发行申请,无疑是重大打击。

  中游:严控发行“三高”

  在本次IPO改革中,核心之一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于是,引导新股合理定价,改变过去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融资额的“三高”情况,让新股真正具有投资机会成为一大焦点。

  首先,在新股定价方面,新政明确要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预先剔除申购总量中,不低于10%的报价最高的部分,而且这部分不得参与网下配售。这无疑将导致申报者出价更为谨慎,直接压低发行价。

  其次,新政进一步强调了基金和社保基金等稳健型投资机构的地位,要求网下配售的股票中至少40%应优先向以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同时规定了询价环节有效报价的最低家数,大大增加了发行人的“操作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新政还通过对于减持规定的调整,从主观上让发行人“厌恶”高发行价的出现。因为如果包括上市公司股东及高管限售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

  下游:规范打新限制炒新

  在IPO的整个链条中,与投资者关系最紧密的,其实是打新和炒新环节。就打新环节来看,在过去只要依靠一定的资金优势进行“申购+上市首日卖出”的 “傻瓜式”操作,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这就导致出现了大批 “打新专业户”。不过在未来,“打新专业户”这词很可能成为历史名词。

  按照新办法,只有投资者至少拥有1万元市值的股票,才能够获得对应额度新股申购的权利。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就规定,投资者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则规定,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 (含1万元)的投资者,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个申购单位为500股。

  相对于打新政策的调整,作为IPO改革的配套政策,沪深交易所出台限制炒新的规定更是引起市场关注。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新股上市首日,集合竞价报价范围在发行价的80%至120%,而且连续竞价申报价不高于发行价的144%,换句话说,发行价的144%就是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的“天花板”。深圳证券交易所虽然未明确规定连续竞价申报价格上限,但是通过集合竞价报价20%变动幅度,以及临时停牌的规定,对新股上市首日的股价运行空间进行了约束。这些措施在限制新股上市初期股价变动幅度异常的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参与的风险。

  实际上,除了上述提到的新政以外,证监会还提出了老股发行,鼓励企业以股债结合的方式融资,保荐机构追责等方面的政策。面对这一系列有力的改革措施,新一轮的IPO必然与过去有着巨大的不同之处。

  第一次暂停

  1994年7月21日~1994年12月7日背景:窗口期大盘一度快速跌落至325.89点,随后展开一轮大幅度上涨;IPO重新启动后,到1995年2月股指探底至524点。

  第二次暂停

  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背景:1994年12月IPO重启后仅一个月即告再度暂停,期间大盘一度在三个交易日内从580点涨到926点;新股发行恢复,大盘又回调至700点。

  第三次暂停

  1995年7月5日~1996年1月3日背景:此次IPO暂停距上一次仅有一个月,期间股指先后走出两拨小幅上涨行情,但之后下滑直至1996年初;黔轮胎发行后,展开一轮大牛市,至1996年底股指升至1259点附近。

  第四次暂停

  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背景: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上证综指从阶段高点2245点一路下泄,期间证监会完全停止了新股发行和增发;10月22日国有股减持被叫停,市场一度上涨,11月2日IPO重启,但到12月股指再度向下,并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熊市。

  第五次暂停

  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背景:证监会于2004年公布了试行IPO询价制度,在正式方案出台前IPO被暂停,期间A股仍处在2001年以来的熊市中。

  第六次暂停

  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背景:这是A股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空窗期,上证综指跌至历史低点998点;空窗期结束后,A股迎来史上最大一轮牛市。

  第七次暂停

  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背景:A股在经历了6124点的疯狂之后一路下行,进入2009年后,市场走出一波反弹行情;2009年6月末IPO重启,助推股指在一个月后站上3478点。

  第八次暂停

  2012年11月16日~2013年12月

  背景:浙江世宝发行之后,证监会开展声势浩大的IPO自查与核查运动,IPO事实停止,2014年1月重启。

  两年不见 82家已过会公司面临三大挑战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证监会下发了11家企业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批文,这些企业也陆续公布了最新招股说明书,IPO大幕正式拉开。

  IPO暂停一年多让已经过会的82家企业看上去有些陌生。由于没有披露最新招股书的公司财务数据还停留在2011年,这不由得让投资者迷惑:82家公司,这两年过得怎么样?

  随着已过会企业陆续补充新材料,市场目光再次聚集。不过相比两年前,市场将会用更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企业。

  行业是否景气 利润水平如何

  在2012年、2013年这两年,大至全球经济的复苏情况,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小至各行业的市场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在2011年前还很火热的行业,在2012年后却陷入了生存状况艰难的窘境,比如光伏行业以及恒基光伏的破产,再比如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规模萎缩。

  同时,一批在2011年前还不为市场关注的行业,在2012年后驶入发展快车道,比如有政策扶持的环保行业,消费升级的传媒行业等。

  这两年来,上述82家已过会企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来自行业景气度的变化,而行业景气度的上升或下降,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力。

  这两年来,有些行业景气度下滑十分明显,当看到这些行业的已过会企业时,市场不由得心头一紧,比如化工设备制造业。在过会的82家企业中,南京宝色和斯迈柯这两家企业均是用金属钛、镍、锆及高级不锈钢制造大型特材化工设备。

  记者注意到,这两家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营石油化工、煤化工、制盐及盐化工、湿法冶金等行业,这些行业在过去的两年景气度很差。在此背景下,这两家公司的A股竞争对手中国 一 重 (601106,SH)、*ST二 重(601268,SH)、科新机电(300092,SZ)2013年均是严重亏损,股价表现低迷。

  从招股书来看,南京宝色和斯迈柯2008年~2010年的毛利率基本保持着持续增长,但是,从行业景气度大降、同类企业普遍亏损的背景看,这两家公司未来是否还能够维持招股书中的靓丽数据面临考验。

  除了化工设备行业以外,海外经济的不景气也影响着出口。在82家过会企业中,不乏以商品出口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企业。

  比如拟在中小板上市的金莱特,主营可充电照明产品、可充电交直流两用风扇,2009年~2011年,公司产品外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8.81%、88.06%和83.10%;

  再比如新宝股份,主营生产电蒸汽熨斗、搅拌机、咖啡壶、开水器、面包机等家用电器,公司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美等海外市场,2009年~2011年,出口销售金额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3.83%、92.77%和91.34%。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行业的景气度波动特别大,这对拟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花园高科,是国内VD3(维生素)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业绩与VD3价格关系密切。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间,花园高科VD3出口价格均在29元/公斤~43元/公斤区间徘徊,一直没有暴涨暴跌过。但从2009年8月份开始,VD3销售价格出现暴涨,至2009年10月前后最高突破400元/公斤,半年不到的时间暴涨了10倍。在此背景下,花园高科IPO前夜业绩暴增三倍。但是,2010年之后,VD3价格又大幅回落,2013年8月,VD3的价格降至60元/公斤。

  有不景气的行业同样会有业绩景气度提升的行业。

  比如,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加大投入,一批环保企业业绩持续向好。在82家已过会企业中,中材节能从事余热、余压业务,雪浪环境从事烟气治理,中矿环保从事固废处理,这些环保企业2012年、2013年的业绩值得期待。

  再比如服务行业慈铭健康、众信旅行社,涉军工的企业天和防务,广告、会展企业思美传媒、中航文化,创新、重大疾病药物企业我武生物、奥赛康药业、博腾制药等,都属于近年来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的新兴行业,它们最新的财报值得关注。

  竞争力是否强劲 募投项目是否过气

  行业景气与否,从大环境上影响企业的经营,这些原本应该在一年多前就上市的企业,在这段时间中,经历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和已经上市的同行业公司相比,竞争对手从知名度、资金规模、业务拓展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超越,这些影响不容小觑。

  比如园林装饰行业的已过会企业有东易日盛、友邦吊顶、岭南园林三家,在过去的几年,受益于政府工程和地产精装修潮,园林装饰行业的景气度颇高,一批已经上市的企业,如东方园林(002310,SZ)、金螳螂(002081,SZ元)都收获了不错的业绩。这些公司也通过上市融资,进行了产业链的扩张和并购。在此情况下,未上市的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实力,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而随着地产调控的深入,园林装饰行业面临增长放缓的局面,由于缺乏提前布局,这对于未上市的园林装饰股显然又是一个打击。

  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一批已过会企业的募投项目也面临过气和盈利困难的局面。

  比如陕西煤业,2008年以来,煤价上涨使得公司的毛利率从42.69%一路升至2011年中期的51.67%。但是近几年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截至2013年中期,露天煤业(002128,SZ)的煤炭毛利率已经降至28.39%,中煤能源(601898,SH)的毛利率降至36.84%。

  招股书显示,陕西煤业的募投项目主要投向煤炭资源的收购和煤炭生产销售,在煤炭库存已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些募投项目的盈利前景不容乐观。

  再比如金贵银业。该公司是一家生产银、电铅的企业。在2012年9月,上期所白银指数高达7480点,而2013年底,白银指数已经降至4210点。白银价格的下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容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金贵银业的募投项目包括2.7亿元的“白银技术升级技改工程”,当时的招股书给出的说法是,“白银技术升级技改工程”达产后,公司白银生产能力将达到600吨/年,成为国内仅次于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白银产能为700吨/年,数据来源:《豫光金铅2010年配股说明书》)的第二大白银生产企业,年税后净利润11317.73万元。

  然而,截至2013年三季度,贵金属价格全线下跌,豫光金铅(600531,SH)巨亏3.56亿元。那么,金贵银业募资投向白银技改显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在82家过会企业中,有两家企业同属于金属制品业,但由于具体生产的产品不同,决定了这两家企业前景的迥异。

  昇兴集团主要从事用于食品、饮料等包装所使用的金属容器的生产和销售,加多宝、银鹭、露露均是其主要客户。近年来,加多宝、银鹭产品增长明显,这对昇兴集团显然构成利好。这一点从同行业公司奥瑞金(002701,SZ)的持续上涨可见一斑。

  相反,富煌钢构是一家承建各类建筑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电厂钢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的骨干企业。但是,由于经济景气度不高,公司的竞争对手们——精工钢构(600496,SH)、杭萧钢构(600477,SH)、东南网架 (002135,SZ)、鸿路钢构(002541,SZ)的业绩普遍下滑。

  招股书显示,富煌钢构的募资投向为重型钢构件生产线二期和高性能建筑钢结构围护构件生产线。由于上市推迟,公司已经申请重型钢构件生产线二期延期建成,富煌钢构能否赶上已上市竞争对手的步伐值得关注。

  风险因素是否增加 核心人员是否离职

  除了行业、市场方面的变化,有些变化来自于公司本身。

  首先,在各家公司的招股书中,都会详细提示“风险”。但两年过去了,这些“风险”是否增加值得关注。

  比如,北京天利信息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信息服务领域的企业。在“风险提示”章节,公司提到了“技术革新风险”,认为“3G技术的商业应用对移动信息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对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提出了新的挑战。若公司不能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公司的业务与产品进行持续的更新与升级,将对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目前,4G已经获批,公司要面对的是更高级别的挑战。

  再比如,乔丹体育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一节表示,“发行人自2000年6月28日成立至今,MichaelJordan从未就发行人商号及‘乔丹’注册商标事宜向发行人提出过任何权利或主张,发行人与MichaelJordan之间不存在纠纷及潜在纠纷。”

  然而,这句话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就在乔丹体育公布招股书后不久,MichaelJordan于2012年2月23日起诉了乔丹体育侵犯其姓名权。虽然MichaelJordan的主张并未获得法院支持,但在该官司后,市场对乔丹体育的品牌显然也有了新的认识。

  2013年4月,乔丹体育起诉MichaelJordan,并索赔800万美元,这对公司的影响显然巨大,也应该在新的招股书中予以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82家企业IPO过会前后,不少媒体也发布过一些调查类稿件,质疑这些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有些问题是否会在新的招股书中予以披露值得关注。

  比如,艾比森光电是一家LED企业,从艾比森的表述来看,公司贴牌产品所占比例并不大,风险也不大。但是,记者却发现,艾比森在招股书中对公司最主要生产销售模式 “中性包装”的情况却交代得非常少。

  记者了解到,“中性包装”定义的认知度并不高,在行业内采取这种生产销售模式的知名企业并不多。在洲明科技 (300232,SZ)、奥拓电子(002587,SZ)、雷曼光电(300162,SZ)等公司的招股书中,均没有提到过“中性包装”。

  实际上,“中性包装”表示艾比森出口产品均没有自己的商标。以2011年为例,这类产品的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66%(即出口占比)。由于这部分产品出口后,将最终被冠以其他厂商的商标,也就是说,艾比森超过66%的产品将被最终“贴牌”,远远超过公司招股书所说的12.1%。

  对于“中性包装”的定义和风险,不知道艾比森在新的招股书中会否详细提及。

  除了风险提示,来自上市公司内部的一大变化也值得关注。

  “过会企业一般会保持股东情况的稳定,但经营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是否稳定就不好说了。”一位已经过会的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既然公司已经过会,股东都会等着上市,否则就会导致企业重新过会。而对于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而言,薪酬水平、持股数量、竞争对手挖角等,都有可能导致团队的不稳定。根据上市规则,“核心团队如有变化会导致企业不能上市。”

  首批11家公司 新兴企业更受关注

  在上百亿元融资规模的中国邮政物流主动退出后,截至2013年12月30日,已经过会待发的企业降至82家,总融资规模降至458亿元。

  据记者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证监会已经下发了11家公司的批文。已过会的82家企业多以制造业为主,具有新兴行业、稀缺资源概念的企业并不多。

  目前,不少券商已出炉了 “打新”报告,记者注意到,中金公司、国金证券从82家公司中均只挑选出了18家公司,这表明新股中的好标的并不多。在已获证监会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批文的11家公司中,被上述两家券商看好的企业仅有两家——奥赛康和良信电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