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油价调整再搁浅 新机制历经“七涨六跌六不调”

油价调整再搁浅 新机制历经“七涨六跌六不调”

2013-12-27 09:08:48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成品油新机制实施以来,中国成品油调价第六次搁浅。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称,自12月12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高位震荡,“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12月26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12月12日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基本持平,调价金额不足50元/吨”。

  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本轮调价搁浅早有预料。自12月12日上轮涨价之来,国际油价先涨后跌,总体维持了比较稳定的震荡区间。12月13日,布伦特油价一度跌至107.6美元/桶,随后触底回升至110美元/桶整数关口之上,但截至12月26日凌晨,布伦特油价的涨跌幅还是没有突破中国油价的调价“红线”。

  据大宗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提供给记者的测算数据,截至12月26日第十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布伦特原油期货、布伦特现货、迪拜和ESPO(西伯利亚-北太平洋管道油价)现货均价为110.065美元/桶,变化率-0.77%。“换算得知,本轮调价搁浅。”金银岛称。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宇资讯分析师张芸统计,截至12月27日,新机制运行以来成品油价格一共经历了“七涨六跌六不调”19轮周期,其中汽油累计上调1065元/吨,下调1050元/吨,涨跌抵消后累计上调15元/吨;柴油上调1025元/吨,下调1030元/吨,涨跌抵消后累计下调5元/吨。

  “从新机制运行情况来看,国家的零售价格调整呈现出涨跌交替的特点,10个工作日一到,该升就升,该降就降,市场运作更加与国际原油波动贴近,市场化程度明显增强,调价频率加快,调价幅度明显缩小,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联动性更强,市场化程度明显增强。”张芸评价称。

  有分析称,“今年国际油价整体起伏相对较小,为新机制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新机制运行9个月以来,国内成品油市场运行平稳,调价透明度增加,市场投机行为受到明显抑制。”

  不过,中宇资讯建议,2013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没有公布调价所挂靠的原油种类,同时政府仍是定价的掌权者,在透明度、定价权下放等方面,成品油定价机制仍存较大的改革空间,但“要尽快实现定价机制的市场化,必须伴随原油、成品油进口及国内成品油市场准入门槛放宽等配套机制的改革”。

标签: 油价 调整 新机制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