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牛奶持续涨价 袋装奶“1元时代”短期难再现

牛奶持续涨价 袋装奶“1元时代”短期难再现

2013-12-23 17:38:18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12月份,随着光明、三元牛奶宣布调价,国内鲜奶的新一轮涨价潮从议论纷纷变成了事实。实际上,从今年7月份开始,蒙牛、伊利、三元、光明……多个耳熟能详的鲜奶品牌,销售价格都上涨了5%—20%不等,超市里袋装奶的“一元时代”在短期内恐将难现。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生鲜乳价格连续6个月较快上涨,累计涨幅16.5%。今年10月,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区生鲜乳月平均价格为3.81元/公斤,同比上涨15.1%。

  今年牛奶价格一路飙升,到底是什么“逼疯”了奶价?

  面对疯涨的奶价,众多乳企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原料成本上升。原料奶的成本上升,其一是因为今年夏天天气过于炎热,导致奶牛减产;其二则是因为养殖成本本身很高,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饲草,而由于我国本土牧草质量低下,导致优质牧草大量依赖进口,成本骤然增大。

  奶价上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部分奶农的退出,这也加剧了原料奶供应的缺口。奶农的退出,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牛肉价格飙升,奶农散户杀牛卖肉以谋求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参考报》12月16日的报道,是因为奶农们在与企业打交道时处于弱势一端。报道中称,作为乳业链的下端的奶农们,与企业打交道时,处于明显弱势的一端。最突出的表现为奶价制定上,价高价低都是企业说了算,他们没有一点发言权。奶农与乳企之间签订合同,规定奶价执行“市场价”,但是所谓的市场价实际上都是由企业制定,合同成为了企业的“一言堂”。

  除此之外,今年牛奶价格的上扬还受到政策的影响,“新西兰的原料粉被禁止进口”成为奶源缺口进一步扩大的原因,而奶源缺口的加大必定导致市场上供求关系发生波动,从而引发终端产品的价格变化。乳业专家王丁棉曾指出:“新西兰乳清粉被禁止进口,让厂家将国内优质奶源,用来补充价格、利润更高的奶粉市场,导致液态奶市场缺口更大。”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