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17日在北京算了一笔账。他在回应中国探月工程是否“烧钱”的问题时说,“我们投入的钱不多,但效益很高”。
吴伟仁当日出席“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他表示,不同于美苏在争霸太空时不惜工本,中国探月工程没有花太多钱,原因在于较高的成功率。
据吴伟仁介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全世界共开展118次月球探测,其中前苏联为64次、美国为54次,成功率约为40%。随着印度、日本、中国等国加入,目前人类共130次探月、总成功率已上升至51%,其中中国以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连中三元”。
“我算了一下,美国的阿波罗工程一共进行了十余年,投入了250亿美元,平均每年美国人投入探月工程的钱占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至2.5%”,吴伟仁说,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已开展7年的中国探月工程,这个数字不到千分之一。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此前曾披露,国务院在2004年批准的首期探月计划费用是14亿元人民币,在当时仅相当于北京修建两公里地铁的费用。
中国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也在受访时表示,中国实施探月工程是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所做出的选择。
吴伟仁指出,中国探月工程保持较高的成功率,还意味着将更多航天技术转移到民用及国防领域。他介绍说阿波罗工程带动了3000多项成果转移到民用,投入产出比达1∶15。
尽管尚且不能算出中国探月工程的投入产出比,但吴伟仁举例说明嫦娥三号有望转移民用的技术可观。“比如着陆器腿部采用的新型材料既可拉伸也可压缩,比如月球车丝网式的轮子,比如建设深空测控网,有些对民用的影响现在看不到,但会随着时间推移展现越来越多的成果”,他说。
吴伟仁强调,中国综合考虑对卫星、月球、火星的探测,形成连贯的体系,“我们没有想与谁竞争,而是每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具备探测火星的能力
吴伟仁表示,一般来说,探月过后就可以探火星,具备这个能力了。但是不是要去,取决于国家财力的支持和国家的决策。我国航天事业比较成体系,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下扎实的基础。
吴伟仁说,嫦娥一号、二号任务成功后,我们就有探火星的能力了。火星绕太阳转一圈是700多天。期间经过地球要交会一次,这时候它离地球最近,发射窗口最理想。具体的窗口取决于火箭运载能力大小。
文昌发射场正在建设中
嫦娥三号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忠17日表示,嫦娥五号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目前火箭研制进展顺利。海南文昌发射场正在建设当中,进展顺利。选择文昌,一是长征五号火箭尺寸比较大,用内陆发射塔很难解决5米直径产品的运输问题。二是从文昌发射场向东发射,海南往东是大洋。在文昌发射,火箭运输可通过海运到海南。另外在文昌发射,不用担心砸到人和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