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利率在升高,银行怎么办

利率在升高,银行怎么办

2013-12-18 09:31:32 来源:经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又值岁末。对于银行业来说,过年关不那么容易。而今年似更不同于往年,一方面,央行“去杠杆”的金融调控紧锣密鼓,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明显加快,“钱紧”、“钱贵”成了不少银行的“心病”;另一方面,进入大资管时代,与银行竞争的岂止是传统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机构,更有新潮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卖场,存款搬家的浪潮正越涌越急,银行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一方面,从政策看,今年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上频频出招,新近又出台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被市场解读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的信号,这不仅将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定价体系,而且为最终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作好了铺垫。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业正逐步感受到利率市场化加速的阵痛。短期看,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业利润增速承压,以数据为例,今年前3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96%,但比2012年13.25%和2011年31.74%的同比增幅都明显要低,这意味着银行业利润高涨的时代已经过去。更有业内人士做过测算,活期存款平均利率提高1%,银行的净利润会平均下降16.59%。

  面对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加速,商业银行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钱紧的被动窘境,至少需要尽快做好两件事,一是建立个性化、差别化的定价体系,提升存贷风险管控能力;二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弥补日趋萎缩的存贷差利润,这需要商业银行练好内功,主动转型。

  另一方面,从市场看,银行已不是百姓理财的第一选择了,金融脱媒大趋势打通了若干理财新渠道,信托、保险、PE、VC等等,这些机构都在分银行存款“一杯羹”,特别是在眼下“钱贵”,利率走高的形势下,通过互联网渠道的货币基金类产品更是成了持续分流银行存款的新管道。与现有的银行活期存款相比,货币基金在功能和客户体验上已经异曲同工,且比活期存款利率更高、存取更方便。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货币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为4666.88亿元,而二季度的这一数字仅为2926.05亿元,大涨了59.49%,货基规模大幅增长的背后,则是余额宝、百度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肆扩张。

  面对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如果不想坐视存款不断流失的现实,就必须主动加入利率市场化的角逐,而这对银行的最大挑战在于强劲的创新能量,这也将是商业银行抢食利润“蛋糕”的最终利器。最近,有平安银行率先推出类似货币基金功能的产品——“平安盈”,民生银行也在计划推出相似产品,这也许就是未来银行大规模加入转型竞争的前奏。

  面对渐行渐近的利率市场化大潮,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对银行地位的“动摇”,银行在转型中需要应对的变化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有当压力真正转变成推动转型的动力时,商业银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