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年末货基成“吸金王” 收益超活期储蓄10倍有余

年末货基成“吸金王” 收益超活期储蓄10倍有余

2013-12-17 16:38:00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

 

  今年以来, 互联网金融发展风生水起,各种宝层出不穷,使得 货币基金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张。同时,由于资金面紧张、 利率市场化加速,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高。临近年末, 银行 揽储更是将这一收益率继续推高。有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货币基金的高收益率有望持续到2014年第一季度。

  收益持续走强

  今年以来,伴随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以及 利率市场化的加速,银行协议存款等货币基金主要配置品种的利率不断走高,货币基金收益率也水涨船高,特别是进入11月后,多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出现接近或者超过10%的现象。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纳入统计的149只货币基金中,有3只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其中最高达6.341%。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回报率前十名的货币基金A类平均达到3.88%,B类前十名平均回报率达到4.07%,超过同期活期储蓄年利率0.35%的10倍有余。

  一直以来,因低风险、流动性高等特点,货币基金一直被视为年末理财工具的不二之选。尤其是今年年末, 资本市场股市债市均乏善可陈,惟独货币基金表现抢眼。从市场表现看,资金面偏紧和资金利率中枢上移使得现金管理工具类基金收益稳定,货币基金的配置价值将持续存在。

  不过, 广发基金相关人士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投资范围来说,货币基金的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货币基金在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比如:信用卡绑定、T+0快速取现、 保证金 货基、交易型货币基金等。投资者在选择货币基金时,可以首先将需求和货币基金的功能进行结合,筛除合适的货币基金的列表,然后在此范围之内精选货币基金。

  靠货基拼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年末不仅是货币基金收益高企之时,也是货币基金集中发行时期。据统计,仅12月以来,已有广发现金宝、新华壹诺宝、平安大华日增利等6只货币基金(A、B份额分开算)先后成立。另外,除了已经成立的基金,发行市场上仍有8只货币类基金在售。而今年前11个月,总共只有80只货币基金成立,月均成立7.27只。

  上海某 基金公司人士直言不讳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货币基金集中在年底发行,对于基金公司冲规模有着重要作用。

  不过,12月份以来成立的货币基金首发规模并不大。其中,新华壹诺宝首发规模仅为4.09亿份,平安大华日增利首发规模5.26亿份,长盛添利宝B的首发规模最大,为25.32亿份。

  另外,有基金分析师表示,今年以货币基金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大热,与今年市场资金利率持续高企的特殊时机有很大关系。对接互联网的产品性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货币基金的基本性质,因此收益率也不会有本质区别。

  证监会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达40711.72亿元。其中,货币基金成为今年规模增长的主力,11月末规模达6331亿元,占规模的15.6%。

  明年一季度仍有戏

  2014年货币基金是否还能维持今年以来的高企状态,资金面紧张状况是否会出现缓解?昨日,鑫元货币拟任基金经理张明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货基的高收益状态至少能维持到明年第一季度。

  张明凯进一步分析说, 金融市场改革正在为货币基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各机构格外重视流动性的管理,对于资金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有利于货币基金维持较高收益。各种创新工具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有序推出,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结构,刚刚推出的同业存单对于货币基金来说,就是流动性和安全性兼备的优质资产。

  “市场供需结构及营销手段的变化,为货币基金维持较高收益提供保障。下半年以来,回购和拆借利率中枢不断上移,在这种背景下,货币基金的相对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唤醒了广大居民的理财意识,虽然目前我国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尚未放开,但实际上市场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存款利率的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货币基金的收益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不断拉大。因此,当前正面临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股市和债市前景尚不明朗时,可以考虑把货币基金作为配置的主要标的。”张明楷说。

  分析师也表达了相同观点:“预计年内货币基金的高收益特征仍将持续,有望保持到明年第一季度。这是因为尽管新增外汇占款持续向好,还有财政存款的投放,但由于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难言松动,银行同业业务大肆扩张对资金面也颇有影响,加上 IPO重启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资金面紧张的局面仍可能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