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策 > 国内首设网贷准入门槛

国内首设网贷准入门槛

2013-12-19 09:09:25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痛定思痛,鱼龙混杂的P2P行业正在制度重构。

  记者获悉,针对三季度出现的P2P企业资金断裂现象,上海市信息服务协会会同上海陆金所、融道网、拍拍贷等网贷企业,近期制定了全国首个网络借贷准入标准,且已上报至上海经济与信息委员会和上海市金融办。

  “国内能够与全球进行平等对话和竞争的领域之一,就是互联网金融,但呵护苗头,也需要防范住风险。”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12月18日在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业年度峰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据其介绍,目前上海P2P企业数十家,第三方支付则占全国总量的1/4,上述网络借贷标准将首先适用于上海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今年9-11月,全国多地发生了逾40家P2P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关闭事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P2P创业门槛过低,经营者良莠不齐。”融道网CEO周汉对记者表示。

  资金第三方托管

  据了解,上述准入标准规定:“网络借贷企业只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发布、风险评估、信用咨询、交易管理、客户服务等咨询服务。”也就是说,网络借贷企业仅限从事金融咨询服务,不得直接参与借贷行为。

  在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看来,网络借贷平台作为独立第三方是基本要求,同时P2P企业也不能简单撮合交易,互联网金融核心还是风险管理,把控借贷风险。

  “基本的监管、广泛的接入征信、建立强有力的互联网银行体系,是国内做大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关键。”计葵生18日表示。

  作为“独立第三方”配套,上述标准规定“网络借贷公司必须建立自由资金与出借人资金隔离制度,出借资金由第三方账户管理,公司不得利用任何方式挪用出借人资金”。

  这主要是规避平台非法吸存,因为出借资金托管后,资金就可不通过P2P平台,平台只能收取管理费和服务费。另外,和央行此前表态一致,此次准入标准还限定“必须为借款人和出借人建立直接对应的借贷关系,网络借贷机构不得在匹配借贷关系之前获取并归集出借资金,不得以期限错配方式设立资金池”;“网络借贷机构的股东或工作人员不得以期限错配参与债权投资”。

  同时,包括计葵生在内的多位上海网贷负责人此前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严防通过P2P平台洗钱,行业已存在诸多案例。

  上述标准也对此进行了限制,其中要求“如果客户涉及反洗钱调查,且反洗钱调查在五年最低保存期届满时仍未结束的,应将其相关资料保存至反洗钱结束”。不过,在P2P企业资金链断裂潮中,不少平台实质上为自融平台,为自己募集资金。据本报记者观察,此次行业准入标准并没有直接对此进行否决,回避了对这一现象的规定。

  统一计算逾期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准入标准对P2P直接提出了信息公开要求,规定“网络借贷机构必须与至少一家符合《征信业管理条例》、具备个人、企业征信合法资质的征信机构开展基于数据报送的工作。”

  信息不透明是P2P行业一大特征,此前,具有央行背景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不过,上海资信一位人士对记者称,由于并非强制性征信,不少P2P企业对平台债权、不良等数据公开较为敏感,另一些P2P企业,如涉及资金池、虚假债权等,就更不希望披露信息。

  在上述标准公布后,上海P2P企业首先从报送逾期信息开始,逐渐过渡到全量数据,逾期率需要至少每半年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审计后向出借人公开。

  上述准入标准规定逾期计算标准也将统一,即90天以上计入逾期,逾期率“计算公式为当前已逾期90天以上的借款未偿还本金总额/120天以前开户账户借款合同总额”。

  “网络借贷的标准化是一个方向。”李耀新称。2014年,上海还将摸底区内网贷企业现状,明年第一季度走访企业,二季度将公布相关数据。

  据悉,此次行业标准认定和处罚将通过上海网络借贷联盟平台进行。“(P2P企业)违法了就通过公共平台处理,避免几个政府部门同时处理。如果政府处罚了,就相当于认定企业合法了;处罚的成本如果低,反而会助长违规。”

标签: 国内 准入 门槛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