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策 > 2013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2013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2013-12-11 14:56:2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2013年,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国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国家特殊政策支持,改革创新、科学赶超,实现了逆势飞扬,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从传统的资源大区向新型工业化迈进,从落后的沿边内陆成为改革“试验区”,从“单打独斗”谋求发展到“区域协同”跨境开放,我国民族地区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极点和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支点。

  经济增速更快 发展空间更大

  中国五大自治区均分布在西部,在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民族地区快速崛起,有效扩大了内需,有效地缓解了资源瓶颈,有效地改善了民生,许多经济指标都处于全国前列。

  “过去,新疆GDP每年增长百亿元左右,近3年则以千亿元速度递增。”新疆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王跃分析以上数据说,“2013年上半年,新疆GDP增速自1991年以来首次进入全国前十,而2010年的位次仅仅是第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卫说,上半年新疆发电量增长居全国第一,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全国第二,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增速超过25%,这些都印证了新疆经济发展的真实性和活力。

  素有“塞外米粮仓”之称的内蒙古,2013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27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而且净增产24.45亿公斤、同比增幅为9.7%,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一。

  隆冬时节,记者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村看到,院子里,街巷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玉米堆。58岁的杨秀芝是临河区新华镇隆胜村村民,她和老伴种着60多亩地。她指着院子里一人多高的玉米堆说:“庄稼收成好,庄户人家过日子心里就塌实。”

  同是农牧业大区的宁夏,一大批龙头企业已经成为“牵引”农业产业化提速增效的主力军。2013年,宁夏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62家,产值达到317亿元。

  在一些尚未踏足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心目中,那里的交通工具仍然是马或者骆驼。实际上,近年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将这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置于引擎驱动的车轮之上:

  --10月31日,西藏墨脱公路正式通车,这标志着墨脱将正式摆脱“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在南亚陆路贸易重要通道拉萨至日喀则之间,拉日铁路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前三季度,西藏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11亿元,增长31.9%,增速继续领跑全国。

  --12月3日,连接广西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的高铁线--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开始试运行。按照计划,到2013年底,广西将建成开通衡柳、柳南、南广、南黎、南钦、钦防、钦北7个高铁项目和玉铁、黎钦2个普速铁路项目,广西将成为最早开通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截至目前,新疆公路通车里程达16.6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较“十五”末翻了一番,49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新疆运营140条航线,乌鲁木齐机场吞吐量单月增速在全国21个大型机场中名列第一。

  加快优势资源转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长期依赖能源,产业结构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问题突出,如何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艰巨的任务摆在了内蒙古、新疆、广西等资源大区面前。

  “内蒙古选择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内蒙古社科院专家于光军说,今年3月份,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审时度势提出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新疆油气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长期以来,石油工业占当地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70%,经济发展只能“一条腿”走路。2012年,新疆非石油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今年上半年继续升至52.6%,有色、汽车、装备制造、电力、农副食品加工五大非石油产业增速均在20%以上,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新疆现代产业体系日益成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介绍,目前,新疆煤矿企业已由过去的1700多个减少到380多个,煤炭资源回采率由30%提升到60%,并且已形成了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四大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克独、乌鲁木齐、吐哈、南疆四大石化基地。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宁夏提出要做大做强煤电化主导产业,规划建成宁东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成为自治区重要经济增长点。

  广西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姚华介绍,淘汰落后产能体现了广西宁可牺牲GDP增速来换取经济结构优化的发展决心。通过调整实现了工业产销率和工业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广西工业结构正走向优化,整体工业效益趋好,质量提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西食品、冶金、建材等8个行业对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9.6%,其中食品产业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

  西藏后发优势溢出态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客商和国内外企业,将投资目光从中国的东中部版图转向“世界屋脊”,矿产资源、民族手工业、绿色食品、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等成为投资新宠。

  区域合作实现共赢 对外开放异彩纷呈

  位于中越边境的浦寨是中国东盟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和中国最大的红木市场,日均往来贸易货车数千辆,年均交易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个市场的活跃得益于中国广西与越南谅山共同建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

  不仅在西南边境线上,五大自治区与周边国家的跨境合作呈现了全线开花的趋势。新疆在推进霍尔果斯、喀什国际边境贸易合作;内蒙古向北对俄罗斯开放合作;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拓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合作的空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向东盟和港澳开放。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来自中国和中西亚7个国家20多个城市的市长汇聚乌鲁木齐,就“五通促发展、共建经济带”展开讨论,力图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沿线省区相比,新疆具有“桥头堡”的优势,区域内有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伊犁、喀什等地作为新疆主要物流节点和商品集散地,在推进亚欧经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3年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下发《关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的批复》,标志着霍尔果斯口岸成为中国首个“关外”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试点区,而且还享有比深圳前海、上海自由贸易区更为优惠的金融政策。

  记者在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市看到,无论是港口还是产业园区,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面。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北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广西第一。

  2013年,西藏继续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进展顺利。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西藏已经成为与南亚国家之间的通商要道,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贸易。

  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我国民族地区还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合作,实现互补共赢。在粤西肇庆市和桂东梧州市,一个100平方公里的“特别实验区”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这个“特别试验区”将探索在两省区直管、东西部优惠政策共享等方面先试先行,在交通、产业、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打造成为区域合作典范。

  近年来,宁蒙陕甘毗邻地区通过密切合作,区域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配套和互补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这一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说,当前中国沿边地区开放进入新阶段,跨境经济合作的热潮正在兴起。开展跨境经济区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参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沿边地区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中国周边环境和周边关系的稳定。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