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策 > 征信系统网络开查 “雷人”事情不断

征信系统网络开查 “雷人”事情不断

2013-11-19 09:44:38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征信系统网络开查 网友吐槽“一查吓一跳”

  自从月初央行展开了征信系统网上查询工作后,不少用户开始登录查询自己的征信记录,“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网友表示,自己无端端名下多了好几张信用卡,也有网友表示,征信报告内的资料被银行输错,影响了其贷款事项。多位网友表示,对何种情况下会被录入征信报告十分不清晰,希望银行在录入前能和客户进行相应的沟通或提醒。

  案例一 资料输错需回户籍地更改

  连日来,随着征信系统网上开查,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了解自己的征信记录,但在这个过程中,多位网友表示发现了不少“雷人”的事情。

  网友cindy昨日吐槽称,她在准备买房贷款,但打征信报告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中信银行信用卡被录成已婚。按照规定,信用卡的婚姻状况录入错误,会对贷款有影响,必须修改了才能继续,该名网友表示,如果贷款要继续,修改资料需要1~2个月时间,“最可笑的是还要让我回户籍所在地去开未婚证明!请问谁报机票钱?谁负责我的贷款?”该网友表示,中信银行对此只是一句抱歉,但实质性的问题需要自行解决。

  记者了解到,随后,中信银行信用卡小秘书在回应中称:“您好,信用卡资料是根据您填写在申请表上的信息录入系统的,如是我行录入错误,您可致电24小时客服热线,我行将核实后为您修改。如是申请表填写有误,则需要开具未婚证明,进行修改资料。 ”

  疑问: 更改资料缘何如此繁琐?

  事实上,征信系统内,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可以直接到银行网点更改,而已婚未婚这种资料的修改,就需要民政部门开证明,“由于涉及到多套程序,一般来说每家银行总行都是汇集情况后集中上报,单独修改资料一般信息是每个月定期提交一次。”某国有大行相关业务负责人程先生表示。

  据了解,如果是出现卡片遭盗刷等恶意欠费以及比较紧急的情况,客户不需要等到公安机关破案,可直接提供报案回执、卡在身上等证明材料,“银行进行初步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就会由银行提交申请到总行,比较紧急的可以5~10个工作日。”程先生表示。

  案例二 名下无端多了几张信用卡

  除了发现资料出错,不少网友还表示,在查询后才发现自己名下居然有N多张信用卡。网友“叽里呱啦水狼”表示,无聊中上征信系统查询了一下,居然发现自己有5个信用卡账号,该网友很诧异,“没开卡的也算?还有一次逾期记录也在。”

  另一位网友也表示,自己在账户有几张卡片没有激活,但也在征信记录里显示了。该网友告诉记者,此前他由于看中某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优惠,想要申请,却连连遭拒,“这样看来,应该是名下信用卡太多的问题。但是银行却没有告知这种情况。”该网友表示,不仅是信用卡、贷款逾期等情况会被上传,没想到就连信用卡申请了但是没有激活这种情况都被上传。

  疑问: 上传资料为何不通知客户?

  根据相关规定,如客户逾期不还贷款,相关金融机构有权将情况上报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其他依法设立的征信机构,视为不守信记录。但是在这中间,并没有通知客户这一说。为此,有银行客户表示,此举十分不公平。

  “我们作为客户,应当对自己的信用记录有知情权,银行如果要上报信息,应该至少知会一下客户本人吧。尤其是如果身份资料被盗用而导致被人恶意开卡借款的,客户不是很冤枉吗?”一位曾遭到他人盗用身份开卡并恶意消费的李女士(化名)表示。

  某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李先生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信用卡、贷款产生逾期了,会自动在征信系统内反映,也由系统自动生成,各家银行不具备相关通知的权限。

  多位网友表示,“如果能发一条短信给当事人会更好,且银行宣传确实不到位,很多客户都不知道办卡就会出现在征信报告内。”

  业内说法

  信用报告查询次数

  太多也会影响放贷

  根据相关规定,为保证个人隐私不被泄露,目前金融机构要查询个人征信报告需在借款人提出申请之后,且每次查询都有查询记录。

  记者了解到,查看信用报告的时候,银行重点查看的内容除了信贷记录还有查询记录,而对于银行的贷款审批来说,除了逾期还款情节严重外,信用报告短期内被查询多次的,也会影响借款人的信贷审批,因为多次查询,则代表借款人向多个银行都申请了借贷业务,容易遭到银行的拒绝。

  如果逾期严重,银行也会查询信用报告,如网友chen表示,其账户被某银行贷后管理查询了三次征信信息,原因就是其某个账户在过去五年内有11个月处于逾期状态。“一般这种情况就很难再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申请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多家银行采取的措施比这个更严格,有客户甚至表示其信用卡逾期了两元钱,其贷款申请就遭到银行的拒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