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房地产商集体转型的背后
城市如果失去产业支撑,即便再华丽,也只能算得上空城;反之,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不过是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不分。这就是“产城融合”的理念。
“产城融合”现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6000多个产业园,在汇总多产业园中,产业新城的数量寥寥无几,由园到城的衍变过程,除了基本的产业功能外,还需建设有居住、商业、休闲等城市功能配套,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在做规划布局时往往把工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城市配套功能较弱,固化的上班族们给城市带来沉重的交通压力,不仅增加生活成本、时间成本,到了晚上,工业区便成为一座“孤岛”,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此外,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将公共服务集中到大城市,使得人口、产业过于向大城市集中,城镇协调管理缺乏相应措施,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从而引发“城市病”;而农村地区因快速城镇化也出现了衰落、贫困与疾病,即“乡村病”,如土地流失,农村空心化等。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较快,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较慢,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结构。
终结“产城两张皮”——房地产商的成功经验
许多房地产商的商业逻辑与政府思维是不谋而合,他们能审时度势参与到政府对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去,并能很好地嗅到“产城融合”的大机遇而不惜转型。
去年12月,某知名房企在北京成立了“产业发展中心”,其目的是通过复合地产以园区开发等服务手段吸引企业集群式发展,而对于这些创意型公司的另一种支持是在地产平台的背后有该房企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该房企进入产品转型升级期,从单纯的住宅开发到“智慧城市”战略的转型,寻求与品牌企业合作建立智慧云平台,这意味着该房地产商在智慧城市中扮演了“社区管家”的角色。可见,未来的智慧社区服务,能够将物联网技术与生物技术联系起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感知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成熟度等等,这种产城融合模式下的工作方向也是未来地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产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有的房企寻找的是商业地产蓝海,提出了文化产业多元化概念;有的则表示计划做更多的Mini Mall的商业和酒店,甚至涉足养老地产;有的更趋向于做一个旅游地产发展商,开始在云南、辽宁等地大规模兴建旅游地产;更有房地产商把战略放在旅游地产及养老地产上进行尝试……可以说这是房地产转型的风向标。最近,国内某一知名房企与某市国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进入物流地产领域;更有一家房企正在考虑做“蜂巢城市”,以此跟传统的地产开发模式拉开距离,并主张从培训教育、研发、医药制造、医药批发到零售,医院下游到养老,再到医疗,整个大健康的产业支付、保险、支付渠道一系列环节进行链式发展。
科技新城——“产城融合”的市场新趋势
那么,产业和城市如何做到协同共进良性互动?该问题将直接关乎产城融合的市场走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提到,在城镇化的推动过程中,不少大的地产企业纷纷提出“产城融合”模式,在强化产业支撑后,规划配套了教育、医疗等各种生活服务功能,形成了新的城市或城镇,并有不少类似的案例在各地推进。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表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大的地产企业实际上起到了垫资建设的功能,从理论上讲,地产企业起到融资杆杠的作用;同时以科技新城等方式推进的产城融合模式,把产业与城市化建设融合得很好,是一个不错的创新。
不过,从市场角度来看,当前比较受政府和企业青睐的“产城融合”模式多为科技新城。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所言,未来中国城镇化还面临着漫长而艰巨的升级转变道路,科技新城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与城镇化紧密结合,如果能扎实做好将大有可为。
与传统产业园或科技园相比,科技新城更强调从园到城和产城融合的变化。
2013年8月,随着嘉兴首个科技新城孵化器项目的竣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该项目从规划之初就明确提出建成完整城市功能覆盖的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以产业研发区为主体功能,辅之以商务功能区和生态住宅区,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融合,打造一个产业化的城市,充分体现了“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科技新城理念。
实际上,上海青浦新城、美国纽约曼哈顿国内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范例表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新城建设所带来的高素质人口集聚形成互动,形成产业与人口不断升级的良性循环,都是新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不难看出,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一定是个性十足的城镇社区。
由此可见,“产城融合”的突破口就是激发城镇社区这一结构单元活力,把产业园区作为城镇社区加以精心打造,把城镇社区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从而实现产业园区由工业园区向产业集中区转型,产业集中区向产业社区提升,产业社区向城市特色功能区嬗变,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让一个个产业细胞的活力在新城建设中得到提升,使产业园区借助城市功能服务产业园区。
显然,城市与产业双向融合的实质就是平衡两字,产业活了,人的需求就活了,城市的内在活力也就激发起来,城市形态也就有了魂;反过来讲,城市功能的完善品位的提高也会为发展产业提供条件,增强竞争力,而这才是城市和产业的本义。
- 标签:
相关新闻
-
2014 19:56
空气智慧管家战略的发布只是第一步,未来美的空调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更加强大的空气领域产品群,持续推动空气智慧管家体系的升级运用。在...
-
2014 19:56
变以农为主为以牧为主 肉蛋奶产量六年翻两番 6月20日,我省启动了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此轮建设将坚持以牧为主的发展理念,计划用6年时...
-
2014 19:56
一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不仅面临产能过剩,还将面临环保风暴大考。据报道,知名企业鞍钢出现的环保问题并非个案。今年以来因环保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