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一个厕纸比鹧鸪还要罕见的国家

发布时间: 2014-08-20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日报网企业▪家 收藏本站
ChinaDaily导读 : 在苏联解体后数年,古巴依旧是一个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的大本营,市场上基本商品短缺。因此,即使是从莫斯科起飞的古巴游客,也要从国外市场上尽可能携带足够多的物品。...

  

       【中国日报网企业▪家】据BBC报道:在苏联解体后数年,古巴依旧是一个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的大本营,市场上基本商品短缺。因此,即使是从莫斯科起飞的古巴游客,也要从国外市场上尽可能携带足够多的物品。

  这一次,一个亮橙色瓶装清洗液可能会是我的行李箱中最为奇怪的一件物品了,与之放在一起的还有为一位朋友准备的网球鞋和另一位朋友的婴儿衣物。对这种惯例我已经习以为常——每当你要前往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高度计划经济和人迹罕至商店的古巴时,你都会去购物备足物品。

  但是当我上周打包准备返回哈瓦那(Havana)时,我却愣了会儿才明白发生了什么。当时的我正在莫斯科(moscow)出差准备回家,并和往常一样总是尽可能带很多礼物和用品,然而在不久之前,我也会同样带足够多的东西去俄罗斯。

  20世纪90年代我还在这里求学的时候,这个国家正从70年共产主义的纠缠下痛苦出世。那时的商店物资真是短缺得让人揪心。

  每天,我和朋友都会提着空袋子将阴郁冷清的商店货架一扫而空,我们已经习惯有什么就买什么,不管这些东西是不是我们想要的——腌西红柿,如果日子不错的话还能买到鱼罐头。

  但是上周我来到的这个新莫斯科却放眼望去商场比比皆是,全球品牌和咖啡连锁店铺陈在整条街道上,我在莫斯科的好朋友娜塔莎(Natasha)现在只需要轻轻一点iPad就能网上购物。

  当我告诉娜塔莎我在赴古巴前疯狂扫街购物的经历时,我们回忆起了她在苏联解体前一年第一次去英国旅行的时光。

  我妈妈曾抽出一天带她去食品店购物,娜塔莎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接触西方国家的超市的情形,她笑着说:“我还记得各种各样的奶酪和数量高达10种类型的商品。”起初我特别激动,后来就开始嚎啕大哭了。

  当我们在一家麦当劳(McDonald)分店和手机专卖店旁聊天时,她承认道:“我们已经忘了这里曾经的模样。已经自然而然把这一切视作想当然的事情了。”

  在娜塔莎的童年记忆中,是苏联的补贴支撑着古巴的经济:这个正位于美国家门口的热带岛屿是莫斯科意识形态上的盟友,但是在苏联解体后的20世纪90年代,在苏联的补贴切断之后,古巴的经济遭受重创。

  一个在哈瓦那的朋友告诉我她曾经因受伤而住院,在公共交通没有燃料补给且每天吃得很少的情况下,尝试骑自行车去上班的她重重地摔倒在地。

  在当今的古巴,如果你有钱,那就不会饿着肚子。在苏联解体后生存机制逐渐扩大之时,一系列经济改革在古巴展开,人们如今能自由运行小型企业,越来越多的私人咖啡馆和餐馆也建立起来。

  

  如今,私人餐厅遍布哈瓦那,主要为赴古巴游客提供餐饮服务。

  同时,农民不再将所有产出的农产品卖给国家,所以餐饮店主能绕过因效率颇低而臭名昭著的国家销售网络而直接从产品供应源头得到物品。

  然而,尽管古巴在地理上接近美国,可是美国却为了排挤古巴共产党政权而设立长达50年的贸易禁运,这意味着这里不会出现美商投资,既不会出现星巴克(Starbuck)也没有可口可乐(Coca-Cola)工厂。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恐怕他们还没有发现在古巴购买生活必需品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我曾经抱着极为乐观的态度来本地的大超市购物,现在我知道我可能只会找到一个半空或堆满了单一商品的货架,而这些单一商品无非是廉价的番茄酱或是成人失禁垫。

  每当古巴尽力填补进口货物账单时,所有的基本用品总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厕纸和盒装牛奶的日子可以长达数周,而现在甚至是当地美味的咖啡也“消失”了,正如古巴人所说:“这些东西都丢啦”。

  如果有人喜欢的话,古巴的“咸水鹧鸪”可是很多的。我曾在货架上看到过一大摞鹧鸪罐头并且这两年间罐头的价格始终是25美元,或许是价格规划者把盒子的顺序弄错了吧。

  

  撇开鹧鸪看来,海外旅游能够促成疯狂的大量购物。游客对商品存在大量需求,而他们也明白“骡子们”能够带着各种商品到古巴来出售——尽管政府已经开始打击这种非法贸易行为。

  小范围看来,通过家人和朋友海外“代购”已经成为许多人重要的商品来源。

  当我告诉摄影师我要去俄罗斯时,他大笑着建议我为他带一些老式车拉达(Lada)的零件回来。除了经济上遭受一些重创外,在古巴坑坑洼洼道路上行驶着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美式苏联制造拉达车依旧是最常见的光景。

  我很幸运自己并没有承诺给他带回任何配件。

  事实是俄罗斯确实改变了许多,莫斯科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着四轮驱动越野车(4WD)和时尚轿车,整整一周以来,我只邂逅了一辆拉达车。

  是我的朋友娜塔莎看见这辆车的,她还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

        更多企业新闻行业资讯请及时关注中国日报网企业▪家:http://qiye.chinadaily.com.cn
 

( 责任编辑:溜溜快讯 )
  • 标签:

相关新闻

回复

新闻排行榜

活动预告

  • 关于我们
  • 互联网举报
  • 防范网络诈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溜溜快讯提意见:baly1314@sina.com